武則天時,西蕃某國獻給她毗婁博義天王的下頷骨和辟支佛的舌頭,並有青泥珠一枚。

武則天把下頷骨和舌頭懸掛起來讓百姓看。

下頷骨很大,像一把小交椅;舌頭是青色的,大如牛舌頭;珠子像拇指那麼大,微微發青。

武則天不知青泥珠的珍貴,把它送給西明寺的和尚了。

和尚把這顆珠子裝在金剛的腦門兒上。

後來和尚講經,有一個前來聽講的胡人見了這顆珠子就目不轉睛地看。

十幾天裏,他總在珠下凝視,心並不用在聽講上。

和尚心裏明白,於是向胡人道:“施主想要買這顆寶珠嗎?”

胡人說:“如果一定能賣,我保證出重價。”

和尚最初的要價是一千貫,漸漸漲到一萬貫,胡人全都答允。於是定到十萬貫,成交。

胡人買到此珠之後,剖開腿上的肉,把珠子納入其中,然後回國。

和尚不久就把這事向武則天稟奏了。

武則天下今尋找這個胡人。

幾天之後,使者找到了那胡人,問他寶珠在什麼地方,他說已經把寶珠吞到肚子裏了。

使者要剖開他的肚子檢驗,他沒辦法,隻好從腿肉中取出寶珠來。

武則天召見那胡人,問道:“你花重價買這珠子,要用它幹什麼呢?”

胡人說:“西蕃某國有個青泥泊,泊中有許多珍珠寶貝。但是淤泥很深,無法將珍寶弄上來。如果把這顆青泥珠投到泊中,淤泥就會變成水,那些寶貝便可以得到了。”

武則天於是拿青泥珠當寶貝。直到唐玄宗時,這珠還在。

【原文】則天時,西國獻毗婁博義天王下額骨及辟支佛舌,並清泥珠一枚。則天懸額及舌,以示百姓。頷大如胡床;舌青色,大如牛舌;珠類拇指,微青。後不知貴,以施西明寺僧。布金剛額中。後有講席,胡人來聽講,見珠縱視,目不暫舍。如是積十餘日,但於珠下諦視,而意不在講,僧知其故,因問故欲買珠耶?胡雲:“必若見賣,當致重價。”僧初索千貫,漸至萬貫。胡悉不酬。遂定至十萬貫,賣之。胡得珠,納腿肉中,還西國。僧尋聞奏,則天敕求此胡。數日得之,使者問珠所在,胡雲,以吞入腹。使者欲刳其腹,胡不得已,於腿中取出。則天召問:“貴價市此,焉所用之?”胡雲:“西國有青泥泊,多珠珍寶。但苦泥深不可得。若以此珠投泊中,泥悉成水,其寶可得。”則天因寶持之。至玄宗時猶在。《廣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