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的積草池中有珊瑚一株,高一丈二尺,一幹三枝。

上麵有四百六十三個枝條。

這是南越國王趙佗獻來的。名叫“烽火樹”。

夜間發光,總像要燃燒的樣子。

【又】鬱林郡有珊瑚市,是下海人賣珊瑚的地方。

這裏的珊瑚呈碧綠色,一株株各有幾十個枝杈,枝間沒有葉。

大的高五六尺,小的隻有一尺多。

善於潛水的人說,海裏有個珊瑚宮殿。漢元封二年的時候,鬱林郡獻來一個珊瑚婦人。

皇帝讓人把它擺放在殿前,稱它為“女珊瑚”,一時間居然枝繁葉茂。

到靈帝時,這株珊瑚樹便死了。人們都認為這是漢室將要衰敗的征兆。

【又】柫箖國靠大海,離都城兩千裏,有飛橋。

渡海向西,到且蘭國。

且蘭國有積石山,積石山南有大海。海中珊瑚生於水底。

用大船把鐵網投入海中,珊瑚初生像竹筍,一年左右的時間,它就從網眼挺出來,變成黃色,枝椏交錯。

小的三尺左右,大的一丈有餘。三年以後變成青色。用鐵器斬斷它的根部,在船上準備一個絞車,把鐵網絞上來,珊瑚便采上來了。

所以這裏名叫“珊瑚洲”。長時間不采,珊瑚就會朽爛。

【原文】漢宮積草池中,有珊瑚,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三條。是南越王趙佗所獻,號曰烽火樹。夜有光,常欲然。(出《西京雜記》)

又鬱林郡有珊瑚市,海客市珊瑚處也。珊瑚碧色,一株株數十枝,枝間無葉。大者高五六尺,尤小者尺餘。蛟人雲,海上有珊瑚宮。漢元封二年,鬱林郡獻珊瑚婦人,帝命植於殿前,謂之女珊瑚。忽柯葉甚茂,至靈帝時樹死,鹹以為漢室將衰之征也。(出《述異記》)

又柫箖國海,去都城二千裏,有飛橋。渡海而西,至且蘭國。自且蘭有積石,積石南有大海。海中珊瑚生於水底。大船載鐵網下海中,初生之時,漸漸似菌。經一年,挺出網目間,變作黃色,支格交錯。小(“小”原作“高”,據明抄本改)者三尺,大者丈餘。三年色青。以(“以”原作“似”,據明抄本改)鐵鈔發其根,於舶上為絞車,舉鐵網而出之。故名其所為珊瑚洲。久而不采,卻蠹爛糜朽。(出《洽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