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曆元年,南昌國進獻玳瑁盆、浮光裘、夜明犀。

據說,這個國家有酒山紫海。

所謂酒山,大概就是山中有泉,泉水味似酒。還說喝了酒山之酒可以醉得一天不醒。

紫海水,顏色有如腐爛的桑椹,可以染衣物。

其中的魚龍龜鱉、砂石草木,沒有不是紫色的。

玳瑁盆,可容水十斛,外側用金、玉裝飾,到了盛夏,皇上把玳瑁盆放在殿內,

裏邊裝滿水,讓宮中的女官拿著金銀勺,酌盆裏的水互相澆灑,以為遊戲。

浮光裘,就是用紫海水染的地兒,用五彩絲線蹙成龍鳳,各一千三百個,再綴上九色真珠構成的。

皇上穿著它,到北苑打獵,朝陽一照,光彩閃動,看的人都感到耀眼奪目。

皇上也不覺得貴重。

有一天,馳馬追一隻飛禽,忽然間下起暴雨,但是浮光裘一點沒濕,皇上才讚歎它是異物。

夜明犀,形狀有點像通天犀,夜間發光,能照一百步遠,即使用十層布蒙上,也不能蒙住它的光耀。

於是皇上就命人把它割碎成腰帶,每次出去打獵,夜晚就不用點蠟了,和白天一樣。

【原文】寶曆元年,南昌國獻玳瑁盆、浮光裘、夜明犀。雲:其國有酒山紫海。蓋(“蓋”原作“而”,據《杜陽雜編》中改)山有泉,其味如酒,飲之甚醉則經日不醒。紫海水(“水”原作“太”,據明抄本、陳校本改),色如爛椹,可以染衣。其魚龍龜鱉、砂石草木,無不紫焉。玳瑁盆,可容十斛,外以金玉飾之。及盛夏,上置於殿內,貯水令滿,遣嬪禦持金銀杓,酌水相沃,以為嬉戲。浮光裘,即紫海色染其地也。以五彩絲蹙成龍鳳,各一千三百,仍綴以九色真珠。上衣之,以獵於北苑,為朝日所照,而光彩動搖。觀者皆眩其目,上亦不為之貴。一日,馳馬從禽,勿際暴雨,而裘無纖毫沾濡。方歎為異物。夜明犀,其狀類通天犀,夜則光明,可照百步。覆繒十重,終不能掩其耀煥。上遂命解為腰帶。每遊獵,夜則不施其蠟炬,有如晝日。(出《杜陽雜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