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隱遙是洞庭山中的一位道士,自稱是漢初“商山四皓”之一的甪裏先生的孫子(甪,音lù)。

洞庭山上有他的祖父的甪裏廟和甪裏村。(係出名門的意思。)

他說他已經連著好幾世都得了道,曾住在江蘇鎮江的焦山裏,學太陰修煉解脫肉身的道術,死在山洞裏。

死前他囑咐弟子說,“要好好看守我的屍體,不要什麼東西傷害侵犯。如果我六年後能夠再生,就給我穿好衣裳。”

他的弟子們看守著他的屍體,看著屍體漸漸腐爛被蛆蟲咬壞,隻有五髒一點也沒變,於是就遵照他生前的囑咐細心照看。

到了六年以後再去看時,他的身體果然已經長好。

弟子們給他洗了澡,換上新衣服。

這時他的頭發又密又黑,胡子又粗又直,像是野獸的鬃毛一樣。

過了十六年,周隱遙又像上次一樣死了,過了七年又複活了。(原來神仙都是死著玩的!反正能活過來!)

這樣死死活活地反複了三次,已經過了四十年,周隱遙也快八十歲了,但容貌仍像三十多歲的人。

隋煬帝聽說後,召他到東都洛陽,給了他豐厚的賞賜,對他十分尊重,希望他在朝裏作官。

但周隱遙卻向煬帝懇求讓他歸山。(神仙都不喜歡作籠中鳥)

後來他回到了家鄉。

唐貞觀年間,又把他召到長安,皇帝把他接到內宮,向他請教修道的方術。他回答說,“我修煉的那點道術,隻是為了個人的意誌,功力達不到身外,隻對自身有益。帝王所修的道,一句話就可以使萬民得福。帝王修道也比臣民成功得快。我的那一點點道術,怎麼能教你這身居皇宮的萬乘之尊的皇帝呢?”

周隱遙再三懇求放他歸山,皇帝就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回山修道去了。

【原文】周隱遙,洞庭山道士,自雲甪裏先生之孫。山上有其祖甪裏廟甪裏村。言其數世得道,嚐居焦山中,學太陰煉形之道,死於崖窟中。囑其弟子曰:“檢視我屍,勿令他物所犯。六年後,若再生,當以衣裳衣我。”弟子視之,初則臭穢蟲壞,唯五髒不變,依言閉護之。至六年往看,乃身全卻生。弟子備湯沐,以新衣衣之。發鬒而黑,髭粗而直,若獸鬣也。十六年又死如前,更七年複生。如此三度,已四十年餘,近八十歲,狀貌如三十許人。隋煬帝聞之,征至東郡,頒賜豐厚,恩禮隆異。而懇乞歸山。尋還本郡。貞觀中,召至長安,於內殿安置,問修習之道。對曰:“臣所修者,匹夫之誌,功不及物,利唯一身。帝王修道,一言之利,萬國蒙福。得道之效,速於人臣。區區所學,非九重萬乘之所修也。”懇求歸山,尋亦隨其所適。(出《仙傳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