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非常讚賞他對道的解釋。

楊什伍在宮裏住了幾年,就進了後城山,在山頂上修了一間修煉道術的靜室,也常常回家看看。他的弟子說天真常常降臨他的靜室指導他修煉。

後來,楊什伍和一群神仙一同飛升進入仙界了。

【原文】楊通幽,本名什伍,廣漢什邠人。幼遇道士,教以檄召之術,受三皇天文,役命鬼神,無不立應。驅毒癘,剪氛邪,禳水旱,致風雨,是皆能之,而木訥疏傲,不拘於俗。其術數變異,遠近稱之。玄宗幸蜀,自馬嵬之後,屬念貴妃,往往輟食忘寐。近侍之臣,密令求訪方士,冀少安聖慮。或雲:“楊什伍有考召之法。”征至行朝。上問其事,對曰:“雖天上地下,冥寞之中,鬼神之內,皆可曆而求之。”上大悅,於內置場,以行其術。是夕奏曰:“已於九地之下,鬼神之中,遍加搜訪,不知其所。”上曰:“妃子當不墜於鬼神之伍矣。”二日夜,又奏曰:“九天之上,星辰日月之間,虛空杳冥之際,亦遍尋訪而不知其處。”上悄然不懌曰:“未歸天,複何之矣?”炷香冥燭,彌加懇至。三日夜,又奏曰:

“於人寰之中,山川嶽瀆祠廟之內,十洲三島江海之間,亦遍求訪,莫知其所。後於東海之上,蓬萊之頂,南宮西廡。有群仙所居,上元女仙太真者,即貴妃也。謂什伍曰:‘我太上侍女,隸上元宮。聖上太陽朱宮真人,偶以宿緣世念,其願頗重,聖上降居於世,我謫於人間,以為侍衛耳。此後一紀,自當相見,願善保聖體,無複意念也。’乃取開元中所賜金釵鈿合各半,玉龜子一,寄以為信,曰:‘聖上見此,自當醒憶矣。’言訖流涕而別。”什伍以此物進之,上潸然良久。乃曰:“師升天入地,通幽達冥,真得道神仙之士也。”手筆賜名“通幽”,賜物千段,金銀各千兩,良田五千畝,紫霞帔、白玉簡,特加禮異。暇日問其所受之道,曰:“臣師乃西城王君青城真人,昔於後城山中,教以召命之術曰:‘可以輔讚太平之君,然後方得飛升之道。’戒以護氣希言,目不妄視,絕聲利,遠囂塵,則可以淩三界,登太清矣。”又問升天入地,何門而往,何所為礙。曰:“得道之人,入火不爇,入水不濡,躡虛如履實,觸實如蹈虛。雖九地之厚,巨海之廣,八極之遠,萬方之大,應念倏忽,何所拘滯乎(九地之厚起二十五字據明鈔本補)。所以然者,形與道合。道無不在,毫芒之細,萬物之眾,道皆居之。”上善其對。居數載,乃登後城山,葺靜室於其頂,時還其家。門人言天真累降於靜室。一旦與群真俱去。(出《仙傳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