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善俊,是京兆杜陵人。
他周遊各地訪道,尋遍了名山。
曾經遇到過神仙,授予了他三皇的征召的文書,獲得了神仙變化的道術。
韋善俊有時靜靜地棲息在山林荒野,有時喝醉了睡在道路上,他經常攜帶著一條狗,稱它“烏龍”。
韋善俊不管到什麼地方,必定要把自己的食物分出來一部分喂狗。
狗得了疥瘡病,毛都脫落了,很難看,人們見了沒有不厭惡的,韋善俊的哥哥做了和尚,久居在嵩山寺廟,功勞最高,成為長老,韋善俊將要成仙升天,忽然對別人說:“我有一點債沒有償還。”
於是他進入嵩山去見他的哥哥。
眾和尚都因為他是師長的弟弟,多年外出,忽然回來,所以更加尊敬,小心侍奉。每次登上殿堂吃齋,韋善俊就牽著狗在他旁邊,分一部分食物給狗吃。
眾和尚都厭惡韋善俊,告訴給長老,長老大怒,招呼來善俊,叱責他,用藤條打了他十下,趕出寺廟。
韋善俊行禮致謝說:“我過去的債已經還了。這回離去不再來了。”
又乞求洗一次澡,然後就離去。
長老答應了他,等到洗浴經過了一段時間,韋善俊牽著狗出來,狗已經長了六七尺,走到大殿前麵,狗變化成為龍,長幾十丈,韋善俊騎上龍升天了。
龍住天上飛的時候,崩塌了那大殿的一角,痕跡至今還在。
【原文】韋善俊者,京兆杜陵人也。訪道周遊,遍尋名嶽。遇神仙,授三皇檄召之文,得神化之道。或靜棲林野,或醉臥道途。常攜一犬,號之曰烏龍。所至之處,必分己食以飼之。太複病疥,毛盡禿落,無不嫌惡之。其兄為僧,久居嵩寺,最為長老。善俊將欲升天,忽謂人曰:“我有少債未償耳。”遂入山見兄。眾僧以師長之弟,多年忽歸,彌加敬奉。每升堂齋食,即牽犬於其側,分食與之。眾既惡之,白於長老。長老怒,召而責之,笞擊十數,遣出寺。善俊禮謝曰:“某宿債已還,此去不複來矣。”更乞一浴,然後乃去。許之。及浴移時,牽犬而去。犬已長六七尺,行至殿前,犬化為龍,長數十丈,善俊乘龍升天。拿其殿角,蹤跡猶在。(出《仙傳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