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氏乳母自己說她剛生下時遭遇荒亂,父母估計她的命一定不能保全,就把她帶到南山,用被子包著棄在石頭上,那裏人跡罕至。

不久遇到幾個逃難的人,看到她覺得很可憐,就共同把她帶回土龕下,用泉水浸泡鬆葉點到她的口中。

幾天以後,她越來越健康強壯。

一年多就能說話了,從此不再吃東西,隻吃鬆柏而已。

口角鼻端不時有毛長出來。到了五六歲的時候,覺得身體輕健,能騰空而起,可以到一丈多高。

有一些年少奇異的小孩,有時三人有時五人,領著她跟她作遊戲,不知從哪裏來的。

她的肘腋間又漸漸生出綠毛,有一尺多長,身子稍稍能飛起來,與那些奇異的孩子成群地到海上去遊玩,來到了王母娘娘的宮殿,聽天上的音樂,吃仙人用的果子。

然而每個月她都要到她的養父母家裏去一次,有時把名花和雜藥獻給他們。

十年以後,叛亂被平定,她的親生父母來到山中,打算尋找她的骨骸為她安葬。

他們見到了女兒的養父母,養父母詳細地敘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們都哭了。

他的親生父母一連幾個夜晚等著她,指望見她一麵。

不久,她就來了,坐在屋簷上不肯下來。

她的父親望著她流下悲傷的眼淚。

她的養父母說:“這是你的親生父母,為什麼不下來看一看呢?”

她轉過頭去不回答,飛到空中離去了。

她的父母回到家裏,不斷地思念她,就買了水果栗子,挑著糧食又去了,等待她到來。

幾天以後,她又來了,父母讓她的養母招呼她,她就從空中下來了。

她的父母走上前去抱住她,哭泣了很久,告訴她要把她領回去。

她說:“我在這裏很快樂,不願意回去。”

父母把從家裏帶來的水果給她吃。

不一會兒,十幾個奇兒來了,停留在簷前樹上,招呼她說:“一同玩去,天宮正在奏樂。”

她就出去,剛要騰起身來,又掉落到地上,眾奇兒齊聲說:“你吃俗物了!苦啊!”說完就散去了。

父母把她領回家去,嫁給別人作妻子,生下兩個孩子,又接連遇到饑荒年月,家裏很貧窮,就給人做了奶媽了。

【原文】蕭氏乳母,自言初生遭荒亂,父母度其必不全,遂將往南山,盛於被中,棄於石上,眾跡罕及。俄有遇難者數人,見而憐之,相與(與字原闕,據明鈔本補)將歸土龕下,以泉水浸鬆葉點其口。數日,益康強。歲餘能言,不複食餘物,但食鬆柏耳。口鼻拂拂有毛出。至五六歲,覺身輕騰空,可及丈餘。有少異兒,或三或五,引與遊戲,不知所從。肘腋間亦漸出綠毛,近尺餘,身稍能飛,與異兒群遊海上,至王母宮,聽天樂,食靈果。然每月一到所養翁母家,或以名花雜藥獻之。後十年,賊平,本父母來山中,將求其餘骨葬之,見其所養者,具言始末。涕泣。累夕伺之,期得一見。頃之遂至,坐簷上,不肯下。父望之悲泣。所

養者謂曰:“此是汝真父母,何不一下來看也?”掉頭不答,飛空而去。父母回及家,憶之不已。及買果栗,揭糧複往,以俟其來。數日又至,遣所養姥招之,遂自空際而下。父母走前抱之,號泣良久,喻以歸還。曰:“某在此甚樂,不願歸也。”父母以所持果飼之,逡巡,異兒等十數至,息於簷樹,呼曰:“同遊去,天宮正作樂。”乃出。將奮身,複墮於地。諸兒齊聲曰:食俗物矣,苦哉!”遂散。父母挈之以歸,嫁為**,生子二人,又屬饑儉,乃為乳母。(出《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