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真,是虢guó州閿鄉縣長壽鄉天仙村種田人家的女兒。
十八歲那年,嫁給同村的王清。
她的丈夫家裏很窮所以努力種田,楊氏也很嚴守婦道,丈夫家族的人都把她看作勤勞盡力的新媳婦。
她性格沉靜,不喜歡與人說笑戲耍,有閑暇一定灑掃,把住宅收拾得幹幹淨淨,然後在靜室中閉門閑居,雖然鄰婦親近她,她始終不與她們往來。
她一共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時年二十四歲。
元和十二年五月二十二日晚上,她告訴她的丈夫說:“我的神智很不安,討厭聽到別人說話,應當在靜室使自己平靜一下,您就和兒女暫時到別的屋裏去住。”丈夫答應了她。
楊氏就洗了澡,穿上新衣服,燒上香關上門坐著。
等到天亮的時候,家人因她起得晚而驚訝,就打開門去看她,隻見衣服掉在地上,象蟬蛻皮似的,人已經離去了,隻覺得滿室異香。
她的丈夫驚慌地把這事告訴了她的父母,大家都為這事歎息。
這時,有幾個人來說:“昨天晚上剛到半夜,有天上的音樂從西邊過來,好像在雲中。下到您家,奏樂很久,才漸漸上去了。全村人都聽到了天樂,您家聽到沒有?”
又因為異香太濃烈,遍布幾十裏,村中小吏就把這事報告給縣令李邯。
李邯派官吏、百姓遠近各處去追尋,卻沒有發現她的蹤跡。
縣令就下令不準動她的衣裳,把她的房門緊閉,用刺棘圍上,希望她或許回來。
到十八日夜裏五更天,村子裏的人又聽到雲中仙樂,聞到異香從東邊過來,又下到王家宅院裏,奏樂很久而去。
王家又沒有人聽到。等到天亮時來看,那房門用刺棘封閉如故,而房中仿佛好像有人聲。
村民立刻跑去報告縣令,縣令親自率領和尚道士和官吏,***開她的房門,發現楊氏仍然在床上,隻是覺得她麵目光芒,有不同尋常的臉色。
李邯問她說:“先前到哪裏去了?今天又從哪裏來?”
楊氏回答說:“昨天十五日夜初,有仙人騎馬來說:‘夫人該成上仙,雲鶴立刻就到。應該在靜室等候。’到了三更,有仙樂和色彩鮮明的儀仗,五色繽紛的旗子,大紅色的符節,鸞鶴紛紜,乘著五色祥雲降下,進到房中。報信的那個人上
前說:‘夫人準籍應當成仙,仙師派使者來迎接,將到西嶽聚會。’於是兩個彩衣童子捧著玉箱,箱子中有奇異的服裝,不是綺也不是羅,製作得像道人的衣服,珍貴華麗而又香又潔淨,不能說出什麼樣子。等把衣服穿完了,仙樂奏了三曲,青衣人牽來白鶴說:‘你應該騎這隻鶴。’剛開始害怕騎它危險,試著騎它,穩當得沒法說。飛起來就有五色雲湧出去,彩仗在前麵引路,到了華山雲台峰。峰上有磐石,已經有四個女子先在那裏了。一個人說姓馬,是宋州人,一個人姓徐是幽州人,一個人姓郭是荊州人,一個姓夏是青州人,都在那天夜裏成仙,一同在這裏聚會。旁有一位小仙說:“並舍虛幻,得證真仙,如今應當定名,名中應有個‘真’字。於是姓馬的叫信真,姓徐的叫湛真,姓郭的叫修真,姓夏的叫守真。那時五雲參差,遮蔽了整個山崖和溝穀,奇妙的樂器排列出來,一一在麵前演奏。
五個人互相祝賀說:‘我們同生在汙濁的下界,都是凡身,一旦自由自在地成了仙,就與塵世隔絕了。今夕何夕,歡會在此,應該各自賦詩,用以表達此刻的心意’。信真的詩是:‘幾劫澄煩慮,思今身僅成。誓將雲外隱,不向世間存。’湛真的詩是:‘綽約離塵世,從容上太清。雲衣無綻日,鶴駕沒遙程。’修真的詩是:‘華嶽無三尺,東瀛僅一杯。入雲騎彩鳳,歌舞上蓬萊。’守真的詩是:‘共作雲山侶,俱辭世界塵。靜思前日事,拋卻幾年身。’敬真也作詩說:‘人世徒紛擾,其生似夢華。誰言今夕裏,俛首視雲霞。’接著就端來了雕盤珍果,名都叫不上來,美妙的音樂悠揚鍾鼓鏗鏘,響亮的聲音震動了山崖幽穀。不一會兒,持符節的人說:‘應該前往蓬萊,參拜大仙伯。’五真問他:‘大仙伯是誰?’他說:‘是茅君。’於是妓樂鸞鶴又在前引路向東而去,轉眼間已經到了蓬萊。那裏的宮殿全是金銀造的,花木樓台都不是人間所能製作。大仙伯住在金闕玉堂中,侍衛很嚴。見到五真,大仙伯高興地說:‘來得怎麼這麼晚啊?’讓她們用玉杯飲酒,賞賜她們金簡、鳳紋衣服、玉華冠,分配她們住在蓬萊華院。那四個女子出去了,敬真獨自上前說:‘我公公年齡已高,沒有人侍奉贍養,請讓我回去侍奉他的殘年,公公去世以後,然後從命。我實在不忍心得到歡樂而忘記王家公公啊。隻請仙伯可憐他。’仙伯說:‘你們村子一千年才出一個仙人,你正趕上這個機會,不要自墜其道。’就下令四真把我送到家,所以我能回來。”
李邯問她:“你從前修習什麼?”
她說:“村婦哪裏知道?隻是性格本來喜歡虛靜,閑著的時候就是凝神而坐,不再有俗念能入胸中而已。這是性情呀,不是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