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安業唐昌觀,舊時有玉蕊花。

那花每當開放的時候,就好像瓊林瑤樹一般。

唐代元和年間,春天萬花正盛,乘車騎馬踏青遊玩的人接連不斷。

忽然有一天,有個女子年約十七八歲,穿著綠色繡花衣裳,垂著雙髻,沒戴簪珥一類的首飾,臉色柔順,特別出眾。

跟隨她的有兩個女道士和三個小仆人,都留著草髻穿著黃衫,無比端莊秀麗。

不久,女郎下了馬,用白角扇遮住麵容,直接到養花的地方,異香濃鬱,傳到幾十步外。

觀看的人疑心她們出自宮廷,所以沒有人敢逼近去看她們。

女郎佇立了很久,令女仆摘取幾枝花就出來了。

將要乘馬的時候,女郎回頭對穿黃衫的人說:“從前有玉峰之約,從這裏前往吧。”當時觀看的人象一堵牆一樣,全都覺得煙飛鶴唳,景物放射光彩。

女郎騎上馬剛走一百多步,有股輕輕的風吹起塵土隨之而去。

不一會兒,塵土消失了,望見她們已經在半空中了,這才醒悟是神仙出遊。

仙女所留下的餘香經久不散,一直經過一個多月才消失。

當時嚴休複、元稹、劉禹錫、白居易都作了玉蕊院真人降臨的詩。

嚴休複的詩是:“終日齋心禱玉宸,魂銷眼冷未逢真。不如一樹瓊瑤蕊,笑對藏花洞裏人。”又有一首是:“香車潛下玉龜山,塵世何由睹蕣顏。惟有無情枝上雪,好風吹綴綠玉鬟。”元稹的詩是:“弄玉潛過玉樹時,不教青鳥出花枝。的應未有諸人覺,隻是嚴郎自得知。”劉禹錫的詩是:“玉女來看玉樹花,異香先引七香車。攀枝弄雪時回首,驚怪人間日易斜。”又一首是:“雪蕊瓊葩滿院春,羽林輕步不生塵。君王簾下徒相問,長伴吹簫別有人。”白居易的詩是:“瀛女偷乘鳳下時,洞中暫歇弄瓊枝。不緣啼鳥春饒舌,青瑣仙郎可得知。”

【原文】長安安業唐昌觀,舊有玉蕊花。其花每發,若瓊林瑤樹。唐元和中,春物方盛,車馬尋玩者相繼。忽一日,有女子年可十七八,衣綠繡衣,垂雙髻,無簪珥之飾,容色婉娩,迥出於眾。從以二女冠、三小仆,皆草髻黃衫,端麗無比。既而下馬,以白角扇障麵,直造花所,異香芬馥,聞於數十步外。觀者疑出自宮掖,莫敢逼而視之。佇立良久,令女仆取花數枝而出。將乘馬,顧謂黃衫者曰:“曩有玉峰之期,自此行矣。”時觀者如堵,鹹覺煙飛鶴唳,景物輝煥。舉轡百餘步,有輕風擁塵,隨之而去。須臾塵滅,望之已在半空,方悟神仙之遊。餘香不散者經月餘。時嚴休複、元稹、劉禹錫、白居易俱作玉蕊院真人降詩。嚴休複詩曰:“終日齋心禱玉宸,魂銷眼冷未逢真。不如一樹瓊瑤蕊,笑對藏花洞裏人。”又曰:“香車潛下玉龜山,塵世何由睹蕣顏。惟有無情枝上雪,好風吹綴綠玉鬟。”元稹詩雲:“弄玉潛過玉樹時,不教青鳥出花枝。的應未有諸人覺,隻是嚴郎自得知。”劉禹錫詩雲:“玉女來看玉樹花,異香先引七香車。攀枝弄雪時回首,驚怪人間日易斜。”又曰:“雪蕊瓊葩滿院春,羽林輕步不生塵。君王簾下徒相問,長伴吹簫別有人。”白居易詩雲:“瀛女偷乘鳳下時,洞中暫歇弄瓊枝。不緣啼鳥春饒舌,青瑣仙郎可得知。”《劇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