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人張鉉耳先生在夢中作了一首絕句:“秋天江中潮水拍著岸,夜裏孤舟泊著已近三更。十二座紅樓遍地垂楊,何處吹簫伴著明月。”

他自己寫了一個跋,說:“夢到的如果不是曾想過的,怎麼能成詩?

夢如果是曾想過的,那麼從未到過江南,怎麼會有這樣的印象?

不知這是什麼原因。

暫且記錄下來存著。桐城人姚別峰,我以前並不認識。

他剛從江南來,聚談於李銳巔家。

他說新刻印的近作,其中就有這首詩。問寫作的年月,則在我做夢之後的一年多。我打開箱子拿出舊詩稿給他看,大家都感到驚異,世上真有不可理解的事。

宋代儒生事事都講究理,不知這個理從哪兒來推求。

又海陽人李漱六,名叫承芳,是我在丁卯年的同年。

我的衙門裏掛著一幅陶淵明采菊圖,是藍田叔畫的。

董曲江說:“畫中人怎麼這麼像李漱六?我審視了一下,的確是像。後來李漱六進京參加會試,把這幅畫要了去。他說他這一輩子所畫的小照,都不如這一張畫。這事也不可理解。”《閱微草堂筆記》

【後編】

很多人也有過夢中的場景在現實中發生,科學上叫做記憶碎片重疊,也就是以前的記憶經過大腦加工,在現實中出現,也許是你自己腦子中見過類似場景,或者是被想象力加工出來的,似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