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禦史因犯重罪,被依法處死。
有個負責審理案件的官員白天和衣而臥,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恍惚之中,他看見了剛剛死去的禦史,吃驚地問:“君有冤屈嗎?”
禦史說:“我身居禦史,接受賄賂,出賣奏章,依法當死,有什麼冤屈呢?”
這人又問:“既不冤屈,為何前來見我?”
禦史回答:“因為對君感到遺憾。”
這人說:“負責審理此案的官員有七八個人,其中你的象我這樣的舊交也有兩三個人,為什麼單單對我有遺憾呢?”
禦史說:“我與君過去有隔閡,不過是功名進取途中的互相排擠,並非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我受審時,君雖因避嫌沒有發問,卻有洋灃得意的神色;我定案時,君雖表麵同情,虛詞寬慰,卻隱隱流露出幸災樂禍的心思。這實際上是他人依法處死我,君以舊怨快我死。患難之際,這是最令人傷心的,我哪能不遺憾呢!”
這人惶恐不安地對禦史謝罪,問道:“這麼說來,君要報複我嗎?”
禦史回答:“我死於法律製裁,哪可報複於君。君有這樣的居心,自然不是得福之道,也不用我來報複。我隻是心中不平,讓君知道罷了。”
禦史說完這話,這人若睡若醒,睜開眼睛已經不見禦史,書案上的殘茶還沒有涼。後來,親友見他精神恍惚失常,暗中叩問,他才把夢中的事情詳述出來,並長歎一聲說:“幸好我還沒有落井下石,他都這樣恨我。
曾子說過:“哀矜勿喜”這話太正確了。
他的親友對人講述這件事,也長歎一聲說:“負責審案的官員一旦有了私心,即使應當判罪罪犯還不服氣,更何況是不應當判罪呢?”《閱微草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