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書生

江南有一書生,文才很好,但平常好談人家閨房中事。

己酉年在考場第三場點燭時,忽見自己的卷麵上有“好談閨房”四個字,急忙用手擦去,在謄正時發覺卷麵已破。

後來,考官批卷,他的文章篇篇極佳,七篇得滿分,預備批第一名,卻發現沒有第三場的考卷,因此沒錄取他。

書生從此潦倒終身。

35. 秦生

明朝末年蘇州有一位姓秦的書生,平生好學多才,尤其擅長作詩譜曲。

但人品極其輕薄,喜歡諷刺人。

見到相貌醜陋的人,當麵就能作出一首詩來;若聽到有什麼可笑的事,隻要一入他的耳,就馬上可以完成一首歌,以此嘲諷他人。

他的好友開後門進學堂,秦就作《遊宰詩》一百首“賀”他;鄰居家有男女醜事,秦就作《黃鶯兒》十首“贈”他。

風花雪月,捕風捉影,寫得有聲有色,其作品流播人口,達於遠近。

秦書生因此而屢屢受人打罵,且被告到官府,甚至要除去他的功名,但他還是不改正。

晚年忽得瘧病發狂,吃自己糞便,拿刀自割舌頭。

家人奪去刀,將他鎖在空室中。

他找不到刀,於是就自嚼舌頭,細細吐出,臭聞戶外。

後來從窗戶縫隙看見庭院中有劈柴斧頭,就奮力衝出窗外,取斧自斬而死!

【批】於覺世說:以秦書生的才華,用來勸人向善改善民風是不難做到的,可為什麼要把這種才華當作自己殺身取禍的工具?這與用隋侯的寶珠去彈雀,用太阿的寶劍去砍柴有什麼兩樣?最近有一書生,自認為是個奇才,考試必中。然而喜好把經書的聖賢教誨拿來作戲謔之談,後來屢次被推薦錄取,每次皆因後場有訛而名落孫山,這都是毀謗聖言教誨的果報。世間有點才學的人士,往往犯此錯誤而不知其非。噫!如此讀書,與優人演戲有何不同?讀書人的形象就是被這種人敗壞的。

◎江南一書生。文有藻思。但素性好談人閨房事。己酉入闈。至三場給燭時。忽見卷麵上有好談閨房四字。生急以手擦去。及謄正視之。卷麵已擦破矣。後視朱卷。七篇圈滿。擬中魁。因無三場不錄。自是潦倒終身。

◎明季吳下有秦生者。力學多才。尤工詩詞樂府。為人極其輕薄。惟好作謔語誚世。或見人形貌不堪。識麵而一詩立就。聞人作事可笑。入耳而一歌已成。其好友黃緣入拌。作遊宰詩一百韻賀之。其鄰人帷薄不修。作黃鶯兒十首贈之。繪影寫風。窮工極巧。流播人口。達於遠近。因此屢困老拳。且訟之官府。幾至褫其衣衿。終不改。晚年忽病瘧發狂。自啖其糞。取刀自刈其舌。家人奪刀。鎖之空室中。覓刀不得。乃嚼舌如糜而細吐之。臭聞戶外。後於窗隙。窺見庭中有劈柴斧。遂奮勇突窗而出。取斧自斬而死。

[批]於覺世日。以秦生之才。何難為善俗宜民之用。而乃以此為殺身之具。何異以隨候之珠彈雀。太阿之劍刈薪也。近有一生。負異才。自擬必中。然好以經書為謔浪之談。後屢獲薦。皆因後場有訛被黜。此則侮聖言之報也。因世間才士。往往犯此。不知其非。噫。如此讀書。與優人演戲何殊焉。斯文掃地。皆此種讀書人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