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想了想:“那您可以多親近一下別的房頭,又或者……二房也不是死絕了,您若實在惦記,招一兩個明理的晚輩來說說話,其實也沒什麼……”
冤有頭債有主,青雲隻想有仇報仇,對無辜之人興趣不大。薑家二房人口眾多,因著楚王事敗,投置閑散,先帝可以輕饒了親兄弟一家,卻不會放過其他助紂為虐之人,薑家二房從家主到嫡係子孫,首惡被悄悄處死,其他的大多尋了個罪名流放三千裏,兩個曾參與殺害薑鈞一家的,都被薑大老爺帶領族人公審過後,以族規處死了,成年的男丁幾乎死盡,連他們的妻子也有好幾個被休棄或是送了家廟。如今剩下的,就是幾個小輩和三兩個寡婦,還有一些不曾作過惡的旁支末係子孫罷了。因著二房犯下大錯的緣故,長房借辭收回了許多產業,這些殘存的二房族人,隻能靠著祖上最早傳下來的幾十畝薄田過活,還要指望族中支援,半點不敢生事。
那幾個小輩裏頭,有一個男孩子,原是薑家二房家主親弟的庶次子,也就是太後的親侄兒,今年已經十六歲了,剛剛考中了秀才。本來薑大老爺是打算禁止二房子弟參與科舉,直接絕了他們東山再起的希望的,隻不過族人都覺得這麼做不妥,太後又發了話,方才作罷。二房畢竟是太後娘家,薑大老爺雖有意打壓,也不敢做得太過,可私底下的為難卻從來都沒停止。
太後還記得這個侄兒,印象中品行還不錯,和他生母在家裏過著不太順心的日子,與楚王太妃那一邊也是很少親近的,想必不會因為前世而對皇家心存怨懟。她真的很希望娘家可以重新振作起來,哪怕不再象過去那樣風光,至少也不能象眼下這麼落魄。青雲清楚母親的想法,才會說出先前那句話來。
青雲本身就是楚王太妃與薑家二房行事的受害者,她能說出寬容的話,太後心裏很是感動:“好孩子,你放心,母後心裏有數。若他們得了你的寬容,事後還要心存不滿,又或是有誰做了什麼不好的事,不等你和皇上發話,母後就先不能容他!”
隨著石明倫的婚期定下,婚禮籌備工作也有條不紊地依序展開,那些流言蜚語也漸漸少人提起了。但在這時候,卻又忽然出現了另一種說法,指石明倫其實是不滿清河縣主這個賜婚人選,方才在禦前改求薑融君的,至於他對清河縣主有何不滿?那自然是因為她身世不明,極有可能不是宗室貴女啦!
此言一出,京中人人震驚。
但持這個說法的人信誓旦旦,還舉出了昔日溫郡王在時,常常出入王府診脈的太醫供詞為證,認為溫郡王死後,王妃並沒有懷孕,而且隨太妃去了守墓之所後,沒幾個月就過世了,哪裏有時間生產?而且溫郡王府若真有這麼一位縣主存在,為何之前十幾年的功夫,也沒見她出現在人前?更不曾聽太妃提起。哪怕有太妃長年隱居,不見外人的借口,也無法解釋為何宗室之中無人聽聞過這位縣主的存在,直到三年前先帝下旨,才有太妃帶著“孫女”回京定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