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棺材出口(1 / 2)

沙重八扭頭對文老三說:“當然要往下走了,不然咱們在這裏等著,直到餓死為止?”

文老三一愣,痛苦抓著頭,不知所措。

過了一會,他費解的說:“這個三苗國,到底還有什麼秘密?”

沙重八給文老三講述關於三苗國:“今天,盡管苗族三大方言區的分布狀況,提供了解讀苗族族源的重要依據,但,古三苗就是今三苗的先人嗎?抑或今三羈為古三苗的自然延續?這是大有疑問的。史家對三苗、九黎關係的梳理,其曆史淵源的混亂模糊,則顯而易見。”

“中國古代,尤以秦漢前後,記載有三苗的文史文獻達數十種,但古人所提示的,仍然是距離它們近兩午年之遙遠的模糊史實。何況,這些繁雜的文字資料,又被置放於兩千年後的現代文明背景中,今日苗族現狀和全新的地理座標,就難免影響和改變我們的目光和思維。”

“這裏有一個主體錯位的問題。”

“古人議及三苗,研究起來,大體是以上古伏羲氏後裔的“苗”、“有苗”——今天川黔滇西部方言苗族的先祖作為主體對象;今人講苗族,無不以“九黎、蚩尤”之裔的黔東南中部方言苗族為主體。故而主體的錯位,諸家對三苗的研討莫衷一是,便有“丹江說、南蠻說、江淮荊州說、洞庭彭蠡說、西裔說、南海說”。”

“其實,上古苗族曆史的研究,“九黎蚩尤”從未被貫以“苗”,“有苗”的稱謂。苗族三大方言以獨有的蘆笙文化為其共源,卻彼此不能夠用語言溝通,這已經是相當有趣的曆史文化現象。東方九黎是現代苗族的主體,也是西部方言“苗”、“有苗”的源出。理解這一點很有必要。”

文老三聽了很久,終於明白了沙重八的意思,他恍然大悟說:“意思是說,這個三苗國,有咱們想要的東西?”

“是的,咱們需要的東西,可能就在三苗國內。”沙重八點點頭說。

“蚩尤部落在黃帝退兵後,把黃材作為部落聚居中心。”

“現在寧鄉黃材及周邊安化、新化還留存有很多古跡和曆史傳說。”

“一些老人告訴筆者“黃材”之名的由來:“黃材”實際叫“王宅”,意思是:“大王住的地方”,隻是寧鄉口音“王”與“黃”同音、“宅”與“材”難分,隨著春秋末期這裏變為楚地,“王宅”變成了“黃材”。”

“黃材崔坪“千佛洞”原來叫“十三洞”,相傳蚩尤遺部到黃材後,其首領是蚩尤的八十一個兄弟之一,他打著蚩尤的旗號,就住在這個山洞裏,人們把它叫“蚩山洞”,隻是寧鄉口音“蚩”(chi)與“十”(shi)混淆,“山”與“三”不分,後來的人們據此認為此洞有一十三個洞相連,於是“蚩山洞”變成了“十三洞”。”

“黃材井衝還有一個“九牯洞”,在這裏發現了七千年前的人類活動的蹤跡。相傳是蚩尤的第九個兄弟在此洞內生活過,因蚩尤兄弟均是牛首人身,所以叫“九牯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