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葬經(1 / 2)

格林與百裏在湖泊望向後方巍峨的大山,從地下河漂流至此,劫後餘生一陣唏噓。

從此處地方看兩山懷抱,一窪湖泊,實在是風水寶地,雖然不知道外國人是怎麼發現的,但根據華夏的風水來講這裏實數風水寶地。

百裏一遍感慨一邊唏噓,從小跟隨父親到處勘探,他懂得很多,尤其是華夏古代東晉時期的葬經很是喜歡,《葬經》又名《葬書》,作者郭璞。主要內容講述了對風水及其重要性及介紹相地的具體方法。

裏麵對華夏的風水可謂講解的淋漓盡致,百裏對此進行了很深的研究。

古代對於安葬,是為了利用生生不息的地中能量,地中能量流動在地外為風,上升為雲,下降為雨。在地中流動的能量可以生發萬物。子女是父母身體的一部分,父母的身體得到了能量,就會傳遞給子女,父母的屍骨(骨灰)安葬後,就會把地中的能量轉送給其子孫後代,西邊的銅山崩塌了東邊的銅鍾都會鳴響,春天外麵的草木生長了,室內的種子也會發芽,這就是證明。能量在地中流動是順著山脈的地勢,山脈延續停止了,能量也會聚停。能量既在山脈主幹,也在支脈,能量隨山脈無處不在。能量被風吹沒有護佑就會散失,遇到水就會停聚。所謂風水,就是人們利用地中流動的能量的方法。

最好的風水是能量遇水而止,其次才是藏風不被吹散。因為地中的能量,即使是在主流動處也有部分能量會停止,即使是不在主流動能量之處也有零散的能量會聚集。隻要能利用上地中的能量,不論深淺,都可謂是好風水。土是能量的根本,有土才有能量,能量是水的根本,有能量才有水,所以葬高處之明堂宜深,葬平坦處之明堂宜淺。

?能量循著土的形態流動,所以才生發萬物。山脈蜿蜒雄宏,回環往複,動靜諧宜,陰陽和合,土厚水深,草木旺盛,形止而能量聚集,化生萬物,則貴若千乘,富如萬金,是上發風水寶地。

??穴地貴平坦,山脈貴在有變化,山脈開始變化處,能量也開始變化,山脈變化終止時能量也停聚,山脈的變化中隱藏著吉利能量的利用方式。穴地有吉的能量,必有土隆起,山脈變化到能量停聚處,必有河流溝穀相鄰。山勢變化流暢,回複有情,永吉無凶。那些山嶺重重,變化難分之處,則大處看小,小處看大。主客山嶺難分之處,不可安葬。主嶺高聳,支脈蟄伏,但凡變化停止之處,必有平坦如掌之地,主峰葬山麓,支嶺葬高處。山脈變化不正常,地中能量就會傾瀉而去。所以說安葬人,其實很難,對山脈變化的觀察,確實眩目惑心啊。

?山脈不論變化如何,安葬於山脈交彙之所是正法,安葬之地的選擇,從山脈的變化源頭開始,葬在龍脈的停止之處,祥審龍脈的有用無用,選擇其有利的地方,回避其有害的地方。淺以乘之,深以取之,開以通之,合以固之,乘金相水(上下斟取),沉土印木(左右斟酌),外藏八風,內秘五行,天光下臨,地德上載,陰陽和合,五土(五色土)四備(青龍、朱雀、白虎、玄武)。這是君子奪天地之造化改造命運的方法。眼力巧妙,功夫修為是根本,趨完美而避缺陷,增高益下,變化全在於心智,觸類而旁通,可功奪造化。

好風水之地,必定山脈連綿起伏,如水之流波,如馬之奔馳,其來勢如奔馬,其停止又若臥伏,又如懷揣萬件寶物而不敢喘氣,如準備好美味佳肴而沐浴齋戒,如鼓起來的口袋,如貯滿事物的器皿,如龍如風,或騰躍或盤旋,如禽鳥伏,如百獸蹲,如帝王之尊,明堂開闊,諸山拱朝,龍虎懷抱,主客有序相迎,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端正明晰。至於五害不親,十一不具,都是次要因素。

山有五不葬,一是能量以流動化生萬物為有用,童山能量不化生萬物,所以童山不可葬;二是能量循山脈而流動,斷山沒有了能量流,所以斷山不可葬;三是能量在土中流動,石山沒有土,所以石山不可葬;四是能量因山勢停止而聚集,過往之山能量不停留集聚,所以過山不可葬;能量因山脈交彙而集聚,獨山沒有交彙之山,所以獨山不可葬。童山、過山、斷山、石山、獨山會產生新的凶險,而消耗已有的福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