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籃裏的東西都是林老爺讓人準備的,林流隻匆匆看過,並沒有仔細打量。
平時林流在家雖然不會每天每次都非常奢侈的用什麼四大名硯,不過也是上好的,因此這還是他穿越過來後第一次見到如此樸素的硯台。
這硯台就好像一塊四四方方磚上被一直禽獸踩了一腳一樣,有一個大的呈橢圓的磨盤,然後旁邊有三個小的有深度的小坑,看上去和後世流傳的萌狗爪印差不多。林流仔細的瞧了瞧,這塊不起眼的硯台竟然還是端硯,實在是有些出乎林流的預料,因為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一般大家看見的端硯旁邊都會雕刻東西,或是亭台樓閣,或是花花草草,再差也得刻上幾筆祥紋才對,如此樸素的端硯林流還是第一次見。
雖然有些驚訝,不過再好的硯台如果不能用於磨墨那都是垃圾,外表並不是衡量硯台好壞的標準,磨出的磨才是。
林流帶來的墨錠不是市麵上賣的,而是林家自家小作坊製作的非賣品,這墨到底有什麼好處他沒有用過其他的墨並不知道,沒有參照物和對比物,自然沒法分辨,不過聽說是以前某個朝代亡國的時候流傳出來的製禦墨的方子,這消息是不是真的林流不知道,不過自家經營的文房四寶的店鋪生意不錯倒是真的。
舀了一點清水在硯台上,林流左手拿起墨錠開始磨墨,等磨了一會兒林流就發現了這塊硯台的機關,原來等他磨得差不多的時候磨好的墨汁就開始往其中一個小坑流去,直到裝有八分滿後又開始往另外一個小坑流,三個小坑都裝有八分滿後就停了。
林流還是第一次見這種硯台,要不是在考場,他肯定會把玩一番的。
等著林流磨好墨,“考卷”也發放完了,縣官大人開始宣讀考場紀律,等讀完後,太陽正好升起陽光灑落在考場的一角。然後隻見縣官大人手握一支中楷湖筆在一旁早就鋪好的宣紙上寫下這次縣試第一次正場的考題。
這考題不難但也不簡單,考題一出很多人都思索起來。
說不難,那是因為正場是縣試的第一次錄取較寬,文字通順者即可錄取,正場錄取的人準許府考,以下各場是否參加,由考生自己決定。而且考題是四書文二篇、五言六韻試帖詩一首,這題目、詩、文寫法皆有一定格式,全卷不得多於七百字。
就像後世寫作文,什麼開篇點題、中間點題、結尾點題就不怕偏題,還有什麼開頭先上一個排比句增強氣勢,什麼首尾呼應等等一樣,寫這些東西都是有套路的,隻要不偏題,不寫反皇上的內容,語言通順便可過關,還算容易。
但難的是在於如何出彩,今年縣試一共考四場,每一場考過後才能考下一場,最後公布成績卻是四場總和後的排名,林流可是野心勃勃的想拿縣案首,自然不敢隨便亂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