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三司會審,可實際上出力的還是刑部和大理寺,禦史本就是監督,在一旁看著就是,這活隨便一個人都能勝任,但能勝任不代表能出任。
皇上禦口一開,又派了忠安王在一旁監督,頓時這事就力壓安平公主薨逝的事情榮登都中新聞榜的頭版頭條,畢竟安平公主那事已經說了好幾天了,而人總是喜新厭舊的。
不過林流暫時還來不及八卦這事,現在他得先安撫眼前怒氣衝衝的秦流“你這是怎麼了?”以秦流的家世身份,和他在皇上麵前的臉麵,能惹敢惹秦流的人可不多。
誰讓秦流一大清早的跑到林家來,一臉怒火,卻又不出一聲,實在是讓林流不免有些好奇,要知道現在按理秦流應該在安平公主府哭喪了,跑到他這裏來這叫什麼事呀。
秦流氣呼呼的喝了一口林流特意讓人泡的菊花茶,帶著幾縷迷茫“你說人怎麼會那麼容易善變了。”
林流聞言下意識的挑了一下眉,心裏隱隱約約的有了一個猜測,不過卻瞬間壓了下來,那猜測完全涉及到皇家私密,秦流不明說,他還是就當做不知道好了。
“人其實並不善變,很多人都願意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隻是人皆有私欲。”林流看重秦流緩緩說道:“今天吃了豬肉,明天就想吃魚肉雞肉,連聖人都做不到無欲,更何況凡人。對於陷入私欲的人而言,不是他們變了,而是別人變了,是整個天下變了。”
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可不是現代社會才有,事實上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誕生了,不過人家那不叫自私自利,而是一個響當當備受當時人追捧的學派。
《孟子.滕文公》篇雲:“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
而楊朱理學的主旨是從個人本位出發,提倡“貴己”、“為我”、“輕物重生”,視個人感官的物質利益高於一切。
雖然楊朱理學沒有一字半語流傳下來,可這本就是人內心的私欲,隨時隨刻都有可能會冒出來,也不怪當年楊朱理學那麼流行。也難怪之後同樣都是霸占天下的學派,楊朱理學遭到了毫不留情的毀滅,一言片語也沒有留下來,而墨家卻能在死對頭儒家上台後還能苟延殘喘很多年,更是搞出了農家來保留火種。
實在是這楊朱理學太恐怖了,沒有哪一個統治者會不忌憚。這學派實在是太容易出漢奸、造反頭子之類的人物了。
秦流想了想,歎了一口氣“你說的對!”
明白,可不代表理解,理解也不代表著原諒,秦流內心的怒火並未熄滅。
“這種人你根本就不要多理會多在意,因為他們隻想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拒絕任何和他們想法相違背的事情,你在這裏生氣,為你著急的也隻會是關心你的人,而非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