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東杲撤到夷洲時傷勢就拖不過去,才倉促從夷洲起程北上,終是沒有熬到明州府,在船上逝世,到明州府扶柩上岸的,有虞成杲三子虞文澄、侄虞文備,還有建安軍騎都尉唐複觀、虞萬杲的幕席楊子忱及部分建安軍的部將。
虞萬杲是江西郡信州人,奢家攻陷信州時,虞萬杲長子死於戰事,留在祖屋的親眷或逃或俘。虞萬杲不降,被俘的親眷也陸續給奢家殺害,此時信州還給奢家牢牢控製著,虞氏子弟想送虞萬杲歸故土安葬也不能。
這邊便在明州府城裏給虞萬杲設了靈堂,林縛、傅青河、胡致庸、梁文展、葉君安等人回明州後便趕來祭拜,高宗庭、陳定邦身為故舊,留下來協助處理虞萬杲的後事。
“父親至死都不屈於奢家,臨死前隻希望能葬一處不會給奢家占去的土地,不願死後屍骸給奢家得去,”高宗庭席地坐在靈堂前,虞文澄帶著哭腔細訴虞萬杲臨死前的遺願,“父親對朝廷忠心耿耿,至死不逾,即便身死,也無遺憾。但建安軍所剩的三千將卒,為朝廷拋家忘死,僅剩殘軀,殊為可憐,父親死前最恨不能給他們安居樂業、榮華富貴。除督帥外,父親最信任高先生,臨死前,要我等懇請高先生代為安排……”
“你們也留在淮東吧?”高宗庭問虞文澄。
“不敢違背父誌,我與文備會攜父親的遺表去朝拜;或得江寧恩淮,我們會來明州在父親墓前結廬守孝……”虞文澄說道。
聽虞文澄這麼說,高宗庭心裏感慨萬千,心想:也許虞萬杲在死前就將天下形勢看了透徹,也預料到淮東將來很可能有不臣之舉。虞萬杲不願放棄對元氏的忠誠,不會接受淮東的招攬,但又不願將三千跟隨他征戰多年的部眾交給江寧、最終都落個死於葬身之地,才留下遺囑,請他來代為安排。也許死在途中,最合虞萬杲的心願,這樣他既不用麵對淮東的招攬,也不用擔心江寧會要求他將殘存的部眾交出來。
虞文澄、虞文備要去江寧送遺表,也將代虞萬杲接受江寧的封賞,雖說他們的心願也想留在淮東,但不想因為他們加入淮東,將來淮東有不臣不舉而汙了他們父兄忠於元氏的名節。
名節?高宗庭心裏笑得淒涼:臧明信死得早,陸敬嚴死得慘,董原心有野望,陳芝虎心裏藏著魔,唯有虞萬杲亦步亦趨的跟督帥走著一樣的路,心裏既尊重他們,又為他們的遭遇感到痛心、怨恨。
虞文澄、虞文備都是虞萬杲帶出來的將才,他們這麼年輕就隱於世,高宗庭替他們感到惋惜,但人各有誌,也不急於此時勸他們,轉身看向唐複觀、楊子忱二人。
唐複觀拜道:“請高先生轉告林製置使,若淮東打算從永嘉收複浙南,我與子忱願為前軀……或能讓虞督早日遷土為安!也了卻我與子忱的心願。”
高宗庭點點頭,要陳定邦留下來,幫虞文澄等人處理虞萬杲的身後事,他去見林縛。
在明州府給林縛安排的館舍裏,傅青河、梁文展、胡致庸、葉君安等人都先回去休息了,林縛正埋頭地圖上研究形勢。宋佳坐在旁邊的長案整理文牘,高宗庭進來,先回房休息。
“虞家子侄有什麼打算?”林縛與高宗庭對席而坐,摸著銅水壺還燙著,幫高宗庭沏了一懷茶,他雖然惋惜虞萬杲的傷逝,但畢竟沒有什麼交集,感傷自然不如高宗庭等人深,但眼下最關心的不是虞萬杲走後,他帶來的建安軍殘部怎麼安置?
雖說撤到夷洲休整的建安軍殘部才剩三千餘人,士氣及戰力都降到弱點,但經十年東閩戰事血腥、殘酷淘汰下來的老卒,以及李卓、虞萬杲十數年來精心培養的大批武官,都是難得珍貴的財富。
最初奠定淮東軍框架的骨幹,不就是當年靖北侯所部被迫淪為流馬寇的數十名殘部嗎?
一名優秀的武官,能很快帶出一隊精銳甲卒出來。
不要看撤出來的虞部才三千殘卒,要能以此為框架,從工輜營抽調健勇補入,隻要能給予充分的休整與編訓,能很快建立起一支規模與戰力都跟當年建安軍媲美的精銳出來。
當然了,虞萬杲的子侄及部將,若是一定要將三千殘卒都帶去江寧接受整編,淮東眼下要與江寧保持和睦的關係,於情於理於勢,林縛都不能強行將人扣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