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真正的較量(3 / 3)

秦子檀、溫庭瑞若能守住永嘉城,台州守軍就無需放棄沿海的回浦、溫嶺兩縣——否則無法獨守——退守縱深的臨海、仙居等城池。這樣浙閩軍就有一定的戰略縱深,與淮東軍將形勢僵持到北線出現轉機。

但是將永嘉守軍兵力增加到一萬五千人甚至更高,在物資準備上能不能支撐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肉食不奢想了,兵卒日食兩升米糧,一萬五千戰卒,每月需糧萬石,永嘉城裏的儲糧僅能支撐兩個月。在兩個月之後,就需要每月從東陽縣甚至更西麵的衢州運入一萬石米糧才夠消耗。

跟走海路,一艘船能裝千石、數千石甚至上萬石米糧不同,浙閩軍失去對水道的控製,從東陽縣到永嘉城,是路途曲折狹險的四百多裏山道。

這四百裏山道位於雁蕩山、括蒼山等山脈之間,不用擔心淮東軍能有大股兵力襲入,但很難防備淮東軍小股精銳斥侯滲透破壞——淮東軍在稍北的落鶴山、天台山一帶,小股精銳斥侯的滲透作戰十分的頻繁,令浙閩軍頭疼不已——小股精銳即使不直接襲擊運糧部隊,隻要不斷的破壞山道,也會大幅提高從東陽縣運補給進永嘉的難度。

四百多裏險峻山道不能用車,兼之有淮東軍小股精銳斥候的破壞跟擾襲,運軍無論是馬駝還是組織力夫背運,速度都快不了,往返一趟少說要一個月的時間。

用人,至少要組織一萬五千的背夫,算上背夫沿途消耗,東陽縣每月要供應兩萬石米糧。

錢江以南,除會稽、明州兩府擁有大量的宜耕良田外,整個浙南的產糧區主要分布兩處,一是以永嘉江、椒江、飛雲江等水流下遊的河穀、近海平原,一處就是以東陽縣為東端的浙中穀原,後世又稱金衢盆地。

隨淮東軍以樂清城為依托,大肆進入浙南沿海,浙閩軍自然就失去對近海、河穀平原的控製,真正還能牢牢控製的浙南產糧區主要集中在浙中穀原。

以衢州府為主的浙東穀原地區,在籍田畝數高達四百萬畝,但以旱田為主,產量遠不能跟上熟水田相比。故而衢州府最盛時丁口也就五萬餘戶,遠不能跟盛時有二十萬戶丁口的明州府相比。

奢飛虎為組織東陽防線,對衢州府已經是極力壓榨了;衢州府還能不能承受每月兩萬石米糧、一萬五千名民夫的抽調?

一旦衢州承受不住這麼沉重的壓榨,激起民變,浙閩軍整個東線就會先在內部引起崩潰。

除了米糧等物資供應外,永嘉城更缺乏的是傷藥。

持續二十天的激烈戰事,使得守軍傷亡積累近四千人。

傷亡、傷亡,有傷有亡。

攻城戰裏,相比較捉對廝殺、刀槍相擊,更多的是弓弩箭石攢射、投擲。短時間裏,受傷的總是遠遠多於戰死的,而且箭傷要多過刀槍砍刺傷。

磕磕碰碰不算傷,至少要暫時失去戰鬥力、無法繼續作戰,才會計算到傷亡總數裏,傷亡近四千人,除了已經戰死及傷重不愈的千餘人外,還有近三千傷員,已經將永嘉城裏的傷藥儲備全部耗盡。

不救治,三千傷員,少說有一半人會活不了,要是救治,就要從東陽縣調大量的傷藥過來。東陽縣暫時勉強能供給這邊足量的傷藥,但永嘉城的軍事對峙僵持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怎麼辦?

八閩戰卒也許不畏死,但大量傷卒聚集在城裏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忍受著巨大的痛苦熬傷等死,到那時,將卒的士氣跟意誌才會麵臨真正殘酷的考驗。

戰爭除了表麵上的刀槍廝殺、血肉橫飛之外,更深層的、也是真正的較量就在這裏。

秦子檀相信,林縛緊逼到永嘉城下進行拚消耗戰的用意,也就在此:他拖垮這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