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上) 獻策(3 / 3)

聖旨可以說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徐達既已班師,北平五軍都督府即日起仿唐製改為北平督護府,轄區除山海衛外劃出外,其他不變。永昌侯藍玉、鶴慶伯張翼、龍江伯陳恒等一幹在近幾年戰爭中嶄露頭角的青年將領全部被派到了燕王麾下,分別負責各地的防務。武安國也在一月之內獲得了第三次嘉獎,“平遼侯武安武安國深謀遠慮,有大功與國,擢為北平督護府左都督,協燕王組建北征之軍,便宜行事”,這樣的聖旨,等於把如何組建北征遼東的部隊完全交給了朱棣和武安國二人,朝廷不再過問。

關於海衛與海關,朱元璋下旨,任命太子朱標總督海陸關口事務,信國公湯和、靖海侯曹振與方國珍之子定海伯方明謙輔之。沿海設大小海衛五十餘所,山海、威海、鬆江、泉州等要地之衛改為都指揮使司,節製沿海各衛。各大小港口和陸地口岸皆設海關,選良家子充當大使及副使,由各級官員從各地推薦,太子朱標量才錄用。

“眾卿下去,擬一個折子,把如何實施揀緊要的奏上來,不必太急,爾等畢竟年少”。朱元璋對著階下領旨謝恩的一幹年青才俊微笑著說道。心裏又想起了馬皇後說的話“萬歲,燕王才離開陛下身邊數月,已令人刮目相看。其餘諸位王子,臣妾以為也需讓他們早知為政之策。太子仁厚,陛下更應早以大任托之,否則,諸王皆建功立業,陛下將來置太子與何地。不若早以忠直之臣輔之”。朱元璋深以這番見解為然。讓武安國和曹振各自輔佐朕的一個兒子吧,他心中暗想,你們都是人中俊傑,在一起呆久了,朕可不大放心。

本章和下章多為朝廷上的爭執,所以文言很多。內容也不熱鬧,所以喜歡看戰爭場麵的讀者可以不看這兩章。本書寫到第十四章,本來第一部內容已經基本完成。從第十五章起,主要要轉向戰爭,但寫戰爭不是酒徒所長。

有人說酒徒好像很恨蒙古人,其實是一種誤解。如果放在明朝,任何一個人不會對蒙古人有太多好感,因為蒙古人的戰爭使中原至少損失了半數人口。但酒徒認為,那時的蒙古人所做的,不需要現在的蒙古人為其承擔責任。曆史就是曆史,它發生過了,隻要能記錄下來即可,沒有什麼愛與恨,不要讓曆史承擔太多它不該有的功能。

關於戰船,引用一段網頁上的論述,大家看看,但不要說我剽竊。《在大航海時代之前,海戰的主戰場在地中海,其形式是接舷,跳幫,用步兵進行肉搏決出勝負。火炮雖然已經裝上了軍艦,但尚未發揮主要作用。直至新航路發現之後,遠洋的貿易為各個海洋大國帶來了巨額利潤,同時也加劇了在大洋上的爭鬥。對海洋的控製也就是對財富的控製。在遠洋進行海戰,地中海的三桅劃槳帆船因為適航性太差,無法在大洋上發揮作用;大西洋上,老式的“卡拉克”(Carrak)型帆艦及當時其他船舶的艏樓與艉樓過高,極易招風,使船在逆風時不易操縱。伊麗莎白時代的約翰·霍金斯爵士看到了這一點。他降低了艏艉樓,尤其是艏樓的高度,同時還用方形的船艉代替原來圓形的船艉。這樣的新設計船型相對狹長,航速較快,在逆風中操縱性極佳。西班牙帝國無敵艦隊的威風凜凜的“卡拉克”(Carrak)型帆艦也因為操縱性不佳,在1588年7月的海戰中敗給了英國以噸位較小的“蓋倫”(Galleon)型風帆戰艦為主力的艦隊。這次海戰標誌著西班牙海上霸權的衰落與英帝國的崛起。“蓋倫”(Galleon)型船的巨大成功使得它在帆船時代結束之前一直是軍艦,包括戰列艦的設計標準。其中,對適航行與火力的要求是壓倒一切的條件,以便在戰鬥時搶zhan有利陣位,發揮優勢火力。17世紀,英荷戰爭中的主力帆艦均為清一色的低舷、橫帆、兩舷裝備加農火炮,多艘這樣的艦隻排成一個長列以發揮兩舷的火力優勢。這也是“戰列艦”(line of the battleship)這一名稱的首次被使用。》

沒有讓大明水師采用寶船,因為寶船不適合炮戰,但第十五章的內容裏會讓大家看到寶船的相關戰爭場麵。至於鄭和,現在按曆史他還隻有七、八歲,所以不能出場。

本書中很多人物都是曆史真人,酒徒按照自己的理解給他們勾畫出各自的形象,所以是純遊戲作品。請大家不要把小說中的人物和曆史對號入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