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國士(六)(2 / 3)

起初李陵奉馮勝之命督辦軍需,很快就徹底解決了軍糧在路途上損耗這個大問題。長期以來,從太原等地千裏迢迢運來的軍糧在路上至少要被服役的民壯消耗掉三成,軍中一直也習慣了這種消耗。解決這個問題的通常做法是在起運時多加三成,到達目的地後扣除損耗正好滿足軍中需求。李陵在管理軍需方麵充分發揮了他的“奸商”特長,參照徐達當年在大寧的經驗,以減少對地方農業生產的破壞為理由不再征調民夫運送軍糧,換之以命令地方官員把軍糧承包給商人運送的方式。商人把糧食運送到目的地後,威北軍按實際入庫數量開給商人收據,商人再憑借此收據回到地方取相當於入庫糧食的兩成作為運糧的報酬。僅此一條措施就堵死了很多人的財路,也開辟了很多人的財路,稱頌之聲和抱怨之聲交替著直達朝廷。朱元璋見了地方上彈劾李陵的奏折後不但沒有怪罪李陵,反而下令將此製度推廣到各軍,並且稱讚李陵有儒將之風,賞黃金百兩,錦緞十匹。

常冒參股的北平毛紡行業經常到大同附近收購牧人的羊毛,李陵見到後主動讓士兵們搭了幾個商棧供商人們作為交易和儲存貨物的場所,很快那裏就成了大集,每天進出商人奉獻的租金就可以買好幾頭牛,威北軍的營地中時常飄出牛肉的香味。蒙古人的牛不用來耕種,屠宰起來不違反國家律法,這種沒幹過活的牛肉肥筋嫩,深受士兵歡迎。

“老弟不去做陶朱公,真是屈才”,馮勝有一次在軍中慶功宴會上喝醉了酒,拍著李陵的肩膀說。那次賀鏟平了小股騷擾百姓的馬賊,李陵建議把俘虜按在馬賊中官職大小、罪行輕重判處三十年到五年勞役不等,然後出租給商人開鑿大同附近的荒山,順便修整道路。路過的客商在一個經曆了數千年山洪衝擊而形成的溝穀中發現了極品泥炭(煤),大批的采炭商人湧入深山,在人手奇缺情況下俘虜們租出了非常好的價錢。

出租俘虜、開設商站、修整商路,不到一年的功夫李陵給威北軍賺到了大筆的白銀,並且軍方僅僅是收了些租金,沒投入任何產業。滾滾而來的銀子換成蒙古人的牛羊填進了將士的肚子,有些因貧困而加入軍中的士兵臉色漸漸紅潤,訓練起來也越發有精神。

提出合適的訓練方法是李陵的本職工作,他把在震北軍中的作戰方法編成了一本手冊,交給馮勝審閱後發給各軍官抄錄。火炮準備需要多長時間,自己的步兵距離敵軍多遠時火炮可以射擊,多遠時結束,騎兵需要多快速度衝上才能保證最大發揮火炮效力,戰車如何與騎兵配合,這些新鮮東西被威北軍將士記得非常熟練,記熟之後低級軍官們就按照各自的理解去訓練士卒,沒等換完裝備,軍隊已經有了勁旅的樣子。看著麾下士卒排成斜一字隊形端著訓練用的木棍,嘴裏模仿著“呯”、“呯”射擊聲蹲下,站起,前進、蹲下,站起,威北大將軍馮勝有時笑得胡須亂顫。

就在這種枯燥的重複動作中,威北軍迅速成長起來。騎兵在炮火轟擊後抽出雪亮的馬刀衝進硝煙,聲勢驚人。為了防止北方生變,在準備對雲南用兵後,朝廷加快了對威北軍的裝備供應速度,眼看著威北軍就要成為大明朝的第三隻鐵拳。

環境就在這時候悄悄地起了變化。威北軍的主帥馮勝和戰車師師長李陵發生了一次小小的爭執,爭執的原因很簡單,朝廷將鎮守和林的左都督郭英調走,新的和林守將按馮勝的建議,任命為他的侄子馮誠。馮誠亦是在軍旅中長大的名將之後,他的早亡的父親馮國用為親軍都指揮史,在大明開國元勳中位列第八。有了英雄父親和攻無不克的叔叔做後盾,加上自身驍勇善戰,馮誠長大後在軍中屢立戰功,名望和爵位都比郭英高出許多。馮勝推薦他守和林,也不是完全出於私心,被蒙古部族環繞的地方本來就是凶險之地,“聰明”一點兒的將軍都不會主動請纓去冒險。

李陵向馮勝提出的意見是:派自己或副將軍宋德去守和林。李陵不是不相信馮誠的能力,攻城掠地,馮誠的戰鬥力不在常冒之下。但把守城池,馮誠對北方遊牧民族的秉性和攻擊方式的確不是非常熟悉。況且馮誠一旦遇到麻煩,肯定會影響馮勝對戰局的判斷力,按徐增壽的分析,蒙古人很有可能在大明注意力全部放在雲南時從背後下黑手。雲南是蒙古人自認的屬國,如果雲南被大明攻擊而蒙古人坐視不理,今後脫古思帖木兒在各部族的威望盡失,蒙古草原肯定會另立英主。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脫古思鐵木兒也要和大明博上一博。縱使戰敗,還可以尋找機會東山再起,不戰,肯定被族人拋棄。

“少將軍本為騎將,攻城拔寨是其所長,派如此驍將守城,在下亦覺得可惜,這種偷懶的活還是交給老夫吧”。副將宋德見馮勝隱隱有些不快,趕緊出來打圓場,他和馮勝搭檔多年,熟知對方脾氣秉性。他也認為與其讓馮誠守城,不如讓馮誠做進攻的前鋒,自己這把老骨頭守城更合適一些,比起年青人,老將更持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