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較量(四)(1 / 3)

較量(四)

和蒙古人打了這麼多年仗,突然有一天從夢中醒來,發現自己成了蒙古人,燕王朱棣無法不承認現實的荒誕。派人給陳天行安排了休息之處後,他在中軍帳內圍著圓桌兜起了圈子。徐增壽和張正心開始還眼巴巴地看著他,等他拍板。後來實在被轉得暈了,幹脆每人抱了一杯茶,自顧自地品味。至於此時茶的味道,估計誰也品不出。他們也被陳天行的建議嚇住了,對方說得沒錯,這是一筆天大的交易,就看你有沒有交易的膽量。

轉了一個多小時,朱棣“砰”地把自己摔進張、徐對麵的椅子中,抬起頭,望著二人的眼睛一字一頓地問道:“你們,看看我長得像蒙古人嗎”?

徐增壽看了看朱棣被征塵染得黑裏透紅的國字臉,笑了,“不像,你比蒙古人好看得多,他們的眼睛都像陳天行那樣,我看過總覺得後怕”。

“你呢,正心”,朱棣被徐增壽說得心裏舒坦,暫時放過他,揪住低頭裝喝茶的張正心發問。

“我看也不像,不過殿下也不太像漢人,這種樣子我們懷柔說叫賴族”。

“賴族”,徐增壽一口茶水直接噴到了麵前的桌子上,差點被嗆暈過去。三個人哈哈大笑,在解決不了問題時,說個笑話不失為轉移注意力輕鬆一下的好方法,震北軍中悍將常茂最擅長此道,近墨者黑,日子久了,張正心也得了他幾分真傳。

賴族本是南方的一個族群,元朝時漢人受歧視,很多人就想盡各種方法把給自己貼一點蒙古或色目血統,雖然貼了之後挨得欺負一樣多,但心裏總認為自己的血統比同伴高貴了那麼一點半點,促狹的人便名此輩為“賴族”,取其‘賴個蒙古族’之意。今天陳天行要讓朱棣冒充其母為蒙古族,正符合“賴族”條件,張正心如此稱之卻也不枉。

“我總覺得這不是正道,他金山部願降就降,不願意降就戰,這麼搞算做什麼”。等大家笑夠了,張正心認真地建議。

“我倒覺得陳天行提的這個交易可行,金山部的貴族們明顯不想再打下去了,但是他們又得給部族武士們一個交代,所以才想出這麼一個自欺欺人的辦法。況且我們現在也沒有快速解決掉金山部的把握。隻是這樣一來,殿下未免……”。徐增壽老成持重,謹慎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他沒把話說完,但是誰都明白其中的意思。朱棣對此感觸頗深,諸位王爺中,現在以朱棣功勞最大,也最受眾人排擠。幾個哥哥弟弟們已經不止一次抱怨過朱元璋偏心,把戰功全讓老四立了。特別是朱元璋下旨“日後開疆拓土戰役中,誰打下的土地就作為誰的封地”之後,眾位王爺更是把燕王看成了眼中釘,恨不能立刻把他的軍隊瓜分掉,然後每個人都去橫掃天下。他們看不到懷柔城外戰到身邊隻剩下一個護衛的風險,他們眼裏隻有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無限風光。如果朱棣再有一個蒙古族母親的傳聞,更是給其他王爺添了詆毀他的利器。

關於自己的母親,朱棣早已沒有印象。從小他是在馬皇後身邊被扶養大,和太子朱標如一母所生般親密,在他自己心目中,馬皇就是自己親生母親。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覺得自己和眾位兄弟們不同。各位兄弟或者像哥哥朱標一樣身上滿是江南人的斯文,或者像父皇一樣帶著天生的狠勁。惟獨自己,兩種風格都有些,並且身高比哥哥弟弟們高出太多,臉型也差別很大,如果是放在平常百姓人家,外人很難相信他們是同一個父親的兄弟。

小的時候朱棣問過朱元璋他親生母親是誰的問題,每當此時,朱元璋或者告訴朱棣其母早喪,或者大發雷霆。宮中的人都會跟著不開心好幾天,所以這個話題特別敏感。隨著時光流逝,朱棣自己已不想再問,今天陳天行的一筆交易,反倒勾起了他的心事。

“王兄王弟們那裏我不在乎,反正太子殿下身體健康,又深得父親歡心,諸臣敬重,大家無論怎麼使勁兒,皇位都非太子哥哥莫屬。他們看我礙眼,話題多得是,添這一條算不得什麼。這筆交易下來,我們震北軍又可以少戰死很多兄弟,大寧困局也能早些解開。璞英帳下那個花小子帶著輜重都幾進幾出了,我們還無力去救,問心實在有愧。隻是如何給父皇一個交代才是正經,畢竟父皇不點頭,我們再折騰也沒有用”。猶豫了好半天,朱棣終於做出決定,今年中秋和遼東各部族首領會晤的日子快到了,近期無論從軍火上和時間上而言都不具備和金山部決戰的條件,不如緩一緩,等等皇帝的旨意,再等等武安國,等他在北平穩定住局勢後,大家再度聯手。燕王依然相信隻要有武安國在,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我看這樣,我們把目前局勢和陳天行的建議原封不動地上報萬歲,萬歲乃不世英主,朝中老臣也多深謀遠慮之士,肯定能拿出最好的辦法來。無論是戰是和,我們照著做就是”。徐增壽仔細想了想,也建議讓朱元璋自己決定這件事,這樣大家的責任都會輕一些。 燕王除了自身利益之外能考慮到軍中弟兄的死活,自己不能不替他多準備幾招後手。

“無論別人怎麼說殿下,或者殿下真是蒙古人又怎樣,沒有殿下,就沒有北平和震北軍,反正我們永遠和殿下站在一邊”。張正心知道燕王的難處,仗義直言。沒有北平新政,就沒有他一家現在的生活,無論是感情方麵和既得利益方麵,他都會做出這種選擇。豈止是他,震北軍大部分將士不知不覺間已經把命運和北平綁在一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