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外強中幹(1 / 2)

京師的談判再拖下去對桂順不利,誰知道老娘們會不會一時疏忽真的殺了桂順,火候差不多了,李大成便給顧其行那邊發了電報,讓桂順請旨去談判。

對此顧其行的反應是有相當的難度,和談這事兒可不是誰想去就去的,之前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是慶王,現在是載漪,說實話,這談判的資格,桂順還真沒有。

和談這門路不打通,桂順離著死就不遠了,現在京師的幾個人,無論是榮祿、慶王、還是端郡王載漪,都不能為桂順所用,掃遍大清,在這個時候還能影響老娘們的,就隻剩廣州的李鴻章了。

請旨求和之事,現在隻能讓李鴻章搭把手嘍!之前李大成也沒想跟李鴻章死磕,雖說李鴻章是真正的北洋,但現在的北洋也不在他的手裏,現在的榮祿榮中堂才是北洋,與李鴻章握手言和,應該不是太困難。

指示顧其行在京城與李鴻章的人馬接觸,結果又撲了空,自李鴻章卸任北洋大臣之職,老李就有些樹倒猢猻散的意思了,津門的北洋勢力也被袁世凱蠶食了一部分,上海的盛宣懷也有自立門戶的意思,牆倒眾人推,這也難免。

京城聯係不上李鴻章,天津可以,大體的將局勢分析了一下,讓王勇欽代筆弄了幾份電報,先發一封簡單的直接去廣州,李鴻章那邊的回應也很迅速,對於大清李鴻章還是有幾分忠貞之心的,他的回電之中滿含憂慮,直言不諱現在的大清外強中幹,開戰則必敗無疑,央求桂順這邊盡最大可能為大清拉一些談判籌碼。

精明人可不止李大成一個,李鴻章那邊對於津門的局勢也十分清楚,他的意思也差不多,將天津租界的安危作為和談的籌碼,逼著諸洋鬼子坐到談判桌上。

這樣的想法,或許廣州的老李也不敢當真吧?若洋鬼子真是這麼好對付,大清也就不是現在這個吊樣兒了。

李鴻章直言不諱,想必電報線路是安全的,李大成索性也就直言不諱了,告知李鴻章接下來的一仗不得不打,振威軍或有與洋鬼子兩敗俱傷的辦法之後,電報的那一頭沉默了一個時辰之後,才發回了幾個字:‘兩敗俱傷,津門要什麼?’。

這樣的問題,更好回答,兩個字,槍炮而已!

李大成最清楚振威軍的狀況,若德日俄三國聯袂而來,一戰即敗!若分批來,可戰一到兩國,若德國鬼子先來,有望讓他們全軍覆沒,剩下的日俄,振威軍依舊對抗不了任何一家。

這些在電報之中是不能說的,容易泄密,兩敗俱傷之語,即便傳到了洋鬼子的耳中,也不足信,一旦涉及詳細的戰略,李大成與振威軍就要倒血黴了。

又是一陣沉默之後,李鴻章那邊發來了四個字,盡心竭力。

回複了‘月餘時間’四個字之後,李大成這邊就步入了正題,直接提出讓李鴻章通過電報請旨將桂順推到談判桌上,這次那邊的沉默時間稍微長了一些,足有兩個多時辰的沉默之後,才給了一個字,難!

盯著李鴻章發來的一個難字,李大成也很無奈,這事兒涉及到了利益之爭,李鴻章已經遲暮了,他雖說不成了,但手下還是有一股勢力的,這股勢力與將來的桂順有衝突,這個時候推桂順上談判桌,就是在推桂順上位,桂順現在上去了,將來的位置很可能李鴻章以前的位置,這個位置有多關鍵、多重要,自不必說,一個難字,可是兩頭都難呐!

想要李鴻章的推薦,桂順這邊就要出讓一部分利益了,這是君子協定,定下了必須要履行的,不然就要與李鴻章的勢力全盤開戰,不說李鴻章本人,盤踞在江南的盛宣懷就很不好對付,而且他與李大成未來的利益區間有衝突,現在出讓利益,以後就要吃虧嘍……

這次李大成坐在電報機前,沉吟了好長時間,就桂順來說,這事兒應當立馬答應,但就李大成來說,這個時候妥協,對他將來的發展不利,桂順也隻是李大成立在朝廷的一麵旗子,作用不小位置也關鍵,但值不值得為此付出以後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事兒要兩說。

將桂順推到談判桌上,走洋鬼子的路子,難度也是不小,如今德日俄可是分外仇視桂順的,即便有英國支持,也很難將桂順頂上去,再者英國支不支持還是兩說,其他國家沒這個實力。

朝廷中人,榮祿是可以的,慶王也是可以的,但榮祿是個油水,占他的便宜更難,慶王那邊也與桂順有直接的利益衝突,他那邊不落井下石就好,想要他推桂順上位,沒有可能的。

直接讓桂順去求老娘們,在這個關鍵時候,沒有可靠的推薦,老娘們是不敢用桂順的,李鴻章那邊雖說也有些外強中幹,貌似卻是桂順上位的唯一門戶,時間對李大成來說很關鍵,以後的利益是以後的利益,眼前的利益更為重要,想明白了這一點,李大成給李鴻章那邊發去了四個字:攜手並進。

這算是答應了李鴻章的條件,但那邊如何抉擇是李大成影響不了的,保桂順也不是隻有李鴻章這一條路,另一條路,就是直接讓振威軍攻擊天津租界,這條路更不好走,很容易招致老娘們的忌憚,一旦走了這條路,桂順這一步棋,隻怕就很難再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