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爺,魯北糧荒!”
見李二爺有些不信,王茂齋又重重的重複了一遍。
“王八蛋!可是有人給老子下絆子,截住了南糧北運?或是有人在山東囤積糧食?”
大清的糧食大局,總量略有不足但可以勉強自給,大清出現糧荒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大範圍的災荒,二就是人為災禍了。
這兩年,大清各地雖說災荒不斷,但南邊幾大產糧區還是順風順水的,從南邊調集幾十萬石糧食北上山東,這事兒應該是不難的,魯北,隻要還有十萬石以上的糧食就不會出現糧荒,出現了糧荒,也就意味著局勢到了千鈞一發的時刻。
一旦糧荒變成了無糧,毫無糧食產出的冬春之際無糧,會餓死無數人的!膠州府一帶,如今聚集了二十萬壯丁,算上家口,至少三四十萬人以上,壯丁家屬具體有多少李大成沒有統計過,可無論多少一旦魯北無糧,那他李大成的麻煩就大了。
一聽到魯北糧荒一詞兒,李大成首先想到的就是袁世凱給了自己必殺一擊,糧荒是個殺手鐧,這樣一來事情隻能用刀槍解決了!
“二爺,是有人強買了南來的糧食,但事出有因啊!”
都說李二爺的殺氣大,這次王茂齋算是親身的體會了,剛剛那雙眼還讓人如沐春風,一轉念間,就跟災荒時節吃過死人的野狗沒兩樣,森寒陰冷仿佛下一刻就要擇人而噬。
習練太極至少十五年了,王茂齋自認膽氣還是高人一等的,但見了李二爺的凶殘目光之後,他隻覺得一下子就坐到了冰窟窿裏,頭皮發麻、尾骨發寒!
“事出有因,怎麼個事出有因?你來說說!”
搓著牙根,陰狠的問著王茂齋,李大成心裏的殺意濃得化都化不開,這次糧荒涉及的可不隻是一個膠州府,而是整個魯北啊!至少數百萬人要麵臨斷糧的危機,一旦糧食沒了,還不得再鬧一次義和團啊?
“前段時間,魯中、魯西的糧食,絕大多數都運到了魯北一帶,魯中、魯西也缺糧,如今他們吃的也是五兩多銀子一石的南方稻米,即便這樣,魯中、魯西也有了糧荒的苗頭。
六爺從南邊運來的糧食,現在根本過不了魯西與魯中,一旦糧食到了山東境內,頃刻之間就會被搶購一空!
二爺,這次糧荒的原因,就出在咱們這裏啊!咱們一個半月的功夫,吃完了大半個山東要吃到明年夏天的糧食!”
聽了王茂齋的解釋,李大成一屁股坐到了床榻上,原因他明白了,確實是出在了膠州府的身上,更準確的說法是出在了自己的身上。
沒有活計的冬春之際,一家人七八口人一天能吃一斤糧就算是不錯的日子了,山東的絕大部分百姓,這個時候,每天能吃到嘴裏的隻有兩頓稀粥而已。
鐵路支線、塔埠頭港、黃島采石,都是重體力勞動,近二十幾萬百姓勞作,一天消耗的糧食,對他們而言就是天文數字。
與不出力的人不同,不出力一頓半斤糧也足夠吃飽了,可出死力的人,一頓動輒兩三斤糧食,蒸熟之後半斤重的高粱米窩頭,在膠州府出死力的人,九成九一頓能吃三個,吃五六個的也不稀奇,有些肚量大的一頓能吃七八個甚至十個以上。
不說在工地上幹活的人,就說在唐王殿的這幾個吧!李大成、錢老八、李誠有、費繩甫外加一個膠州廚子,一共五個人,一天四頓飯,一天吃多少呢?從外麵買來的羊,一天一隻不太夠,還要配些雞鴨魚肉之類,白麵饅頭平均一頓兩屜,土豆、白菜不算是飯。
巴掌大半斤重的饅頭,四點多鍾起來,一人吃上一個;早課兩個時辰,九點多鍾第二頓飯,李大成至少要吃三個,錢老八更多四五個,五十多歲的李存義飯量跟李大成差不多,費繩甫一頓也至少兩個饅頭;十點多鍾午課開始,一兩點鍾吃午飯,跟早飯吃的差不多;午課之後打上幾趟拳,四點多鍾晚課,晚上八點吃飯,有酒有肉吃的一樣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