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放肆的話之後,李大成也在察言觀色,與他想的不同,反應最大的不是孟洛川,而是盛宣懷這個官商,想想也是,盛宣懷的財富是依偎在大清身上的,李大成的話語之中頗多大不敬的言論,由不得盛宣懷不變色。
“嗬嗬……李先生的殺氣不小啊!”
李大成打斷了盛宣懷的報效捐輸,張弼士也打斷了盛宣懷的客氣話,李大成開口就是滅人滿門,這點張弼士是不喜歡的,對於李大成,他沒有太多的敬畏,這樣的人在他看來還是敬而遠之為妙。
“嗬嗬……張先生怕是不知道我的來曆,孟四爺也是,盛大人,想必我的來曆你是清楚的,咱們之間就不玩虛的了,你與張先生、孟四爺說說我的身份來曆。
以後,說不得我們之間還要有合作的,彼此熟悉一下彼此的根底,對誰也沒有壞處的。”
留下這句話,李大成就走出了小圈子,在藥王廟附近舉目四望,微山島是個不錯的地方,想必有了醫府,這裏的環境也能長久的保持下去,等運河工程全部完工,山東全境的河道修整之後,水災頻發的微山周圍也會成為山東的魚米之鄉。
李大成走出了小圈子,盛宣懷的臉上卻有了難色,這位李二神將的根底,盛宣懷也不知道該透露多少,少了恐怕兩人不會心有警惕,多了,隻怕李二神將那邊怪罪啊!
有些時候知道的太多,並不是什麼好事兒,這個道理盛宣懷也是知道的,但有些事兒他又不得不去打聽,今兒個他算是切身體會到這種進退兩難的感覺了。
“弼士老哥、繼笙老弟,你們怎麼看前段時間的津沽大戰?”
摘下頭上的官帽,盛宣懷用稱呼告訴兩人,現在的談話不是官場的盛宣懷,而是民間的盛宣懷在跟兩人談天說地。
“禦敵守土振我國威,振威軍之名不差!”
這是孟洛川的回答,聽了剛剛李大成的話之後,他這邊已經將李二爺與李二神將畫上了等號,這人也算是毀譽參半吧?隻是許多東西,孟洛川也是聽說的,所以對於津沽大戰,他也隻是依照官麵的評價敷衍了幾句,他要聽的是盛宣懷接下來的話。
“我這邊也聽英法的商人使節說過津沽大戰,據說打的異常血腥,但如孟先生所言,此戰也確實揚我國威,尤其是在甲午之後,這段時間,我與英法之人交流,明顯覺出了不同,貌似他們對大清的態度在改變。”
聽了兩人從各自角度的看法之後,盛宣懷低聲一歎,伸手引著兩人向遠處走了走,有些話,今天隻能在三人之間流傳,絕不可傳入第四人之耳的。
“兩位可知李二神將之名,這位一手締造了振威軍,在官方層麵振威軍的李二神將名聲不顯,但在民間與振威軍中,這位李二神將的威名,比朝廷的聖旨要好使的多,民間還稍差一些,在振威軍之中,從統製到勇丁,李二神將一道軍令,他們就可以慷慨赴死。
這位李二爺,就是一手締造了振威軍,指揮了津沽大戰的李二神將,繼笙老弟,孟四爺的稱呼以後還是別要了,弼士老哥,在李二爺麵前說話要謹慎呐!”
聽了盛宣懷的話,孟洛川臉上的詫異不多,張弼士這邊就不同了,作為南洋商人,他是知道大清商家百姓在海外的身份地位,李二神將,他也是敬佩的,隻是沒想到還能見到這位李二神將。
“杏蓀,這李二神將不是傳言被中堂大人給……”
逼死的話張弼士沒說,在他們這些人眼裏,尤其是張弼士跟盛宣懷的眼裏,無論是大清的官員還是太後老佛爺,也就那麼回事兒了,發自內心的恭敬,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