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商界第一人(中)(3 / 3)

如今的大清,最值得盛宣懷依靠的就是桂順桂貝勒了,可惜自己之前的試探都無果而終,桂貝勒一方是有些排斥他的。

原因盛宣懷也清楚,就是麵前這個李二爺,在商事上,盛宣懷也自認不如這位李二爺,至於祛瘟堂的李六爺,跟桂貝勒一樣,隻不過是李二爺的傀儡而已。

說服張弼士,他這邊就有了籌碼,有了這個籌碼,即便不能投入桂貝勒麾下,將來桂貝勒這邊,也不會太過針對他的。

李二爺的一些心思,盛宣懷也能隱約的看到,或許不久的將來……

“盛大人請說。”

孟洛川這邊,之前就被李大成說的有些心動,合作是要知根知底的,既然是不能外傳的話,想必是有些內幕的,探究一下,對以後的合作沒壞處。

再者大成公在山東,自己這邊說不定會與大成公有些利益上的衝突,知道一些李二爺的秘辛,也沒什麼壞處,至多就當沒聽這事兒好了。

“杏蓀呐!這事兒真的如此重要?”

與孟洛川想要探究一番不同,張弼士這邊有些猶豫,雖說不怎麼清楚官場上的一些手段,但這並不影響張弼士對於大清官場黑暗的認知,官場上的有些事兒,不能碰,敬而遠之為妙。

“這事兒你張弼士必須要聽,因為接下來,你的張裕會與李二爺的大成公有所交際。”

見張弼士有退意,盛宣懷索性就逼了上去,請張弼士回大清,盛宣懷是看上了他的資金跟南洋的人脈,兩人之間的交情,還是以相互利用為主的。

“嗯……那杏蓀你就說一說吧……”

張裕是張弼士在大清投資最大的一個買賣,建廠五年以來,他也在張裕投入了相當的心血,這位李二爺的來曆不凡,又在山東發展,聽一聽盛宣懷接下來的話,也可以給他一些指引的。

“那好,那就先說直隸總督裕祿與藩台廷雍,義和團變亂之時,廷雍、裕祿縱容義和團跟武衛軍為難,致使列國軍隊突破津門,兵鋒直抵京師。

當時,振威軍已經有了雛形,桂順桂貝勒請命鎮守津沽,太後允之,到了津門之後,這位李二爺二話不說,直接重傷廷雍、裕祿,連殺直隸官員十數位,一下就鎮住了整個津門。

津沽戰後,津門塗炭,廷雍、裕祿隻怕已經做了振威軍的刀下鬼,此二人,依大清律隻有太後可殺。

津沽大戰之後,沙俄五路入寇東三省,東三省三大駐防將軍,長順、增祺、壽山,除壽山戰死之外,另外兩人一力主降,增祺還與沙俄簽訂了暫且條例,增祺簽訂暫且條例之前,是長順主導東三省局勢。

因長順主降,阻礙了東三省義軍抗擊沙俄之事,所以長順一家,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任上,暫且條例簽訂不久,增祺一家也突遭厄運,一家近百口無一幸免。

再之後就是沙俄大軍因鼠疫潰退了,長順、增祺遇刺之時,正是振威軍向東三省遷移難民之際,自振威軍向東三省遷移難民之後,東三省的抗俄義軍,突然多了許多新軍的裝備,數量在幾萬上下。

除此之外,據東三省官員上報的折子,如今的東三省民團泛濫成災,許多民團的裝備,比之北洋新軍都不逞多讓,這股民團的數量在十幾萬到二十幾萬之間。

還有,議和之時,慶王遇刺,此事恐怕也與李二爺脫不了幹係的。”

裕祿、廷雍、長順、增祺、慶王,這五人的遭遇,盛宣懷可以肯定是這位李二爺的手筆,話語之中雖說多是據說、聽聞之言,但在孟洛川、張弼士聽來,這些事兒多半是屬實的,因為這些事兒全部都在津沽大戰之後,接連發生的,這些事兒發生之後,也確實有益******禦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