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百年會談(一)(1 / 3)

四人之間有了最基本的合作基礎之後,當場議定張弼士出資兩百萬兩,盛宣懷出資一百萬兩,各自在微山島上建一座別院,孟洛川這邊因為小孟府的緣故,需要回鄒縣跟孟府衍聖公商議一下,李大成規劃的微山小孔府、小孟府,說了算的可不是醫府,而是孔孟二府。

四人之中,以李大成跟盛宣懷心中最急於合作,但兩人也沒有急於開口談合作的事兒,不是不想談,而是時機與時間都不對,許多事情,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的清的,找個時間彼此之間詳談一下,也是四人之間心照不宣的事情。

再者孟洛川、盛宣懷都是讀書人,有些事兒太過功利也是做不得的,雖說大家都是逐利之人,但大麵上的東西還得講究一下的。

短暫的攀談了幾句之後,其他三人各自融入了自己的小圈子,李大成這邊有李誠有代勞,自然沒他什麼事兒,他也就找了個借口離開了微山島。

傍晚,李誠有帶回了好消息,南邊來的這群商人也是財大氣粗,半下午的時間,一擲五百萬兩,這還不算盛宣懷與張弼士的捐助,這些人也隻是一批南方商家而已,照著這個規模,短期融資一兩千萬,肯定是妥妥的了。

“誠有,鑄幣的事兒辦的怎麼樣了?”

涉及到了銀錢流通,就要講究一個基準貨幣,大清的幣製混亂的難以想象,明清鑄錢、機器鑄錢、官銀私銀、官票私票、各式銀幣、各國紙幣都有各自的市場。

捐資學府都是現銀,即便不會立馬結清,一兩個月的時間,現銀也會被送來的,捐助醫府的這些銀子,大多都是各個商家私鑄的銀兩,官銀跟私銀雖說都是一樣的東西,但存在一個火耗,各省最低的火耗也在一成左右,因為一個火耗,私銀就坐地貶值了。

鷹洋、本洋之類的外來銀幣,也有貼補彙水一說,能跟官銀等價交換的就隻有龍洋了,僅僅是一個形狀的變化,裏麵至少差了一成的價格,幾兩幾十兩無所謂,但幾千萬兩銀子,單是彙水差就是一筆不菲的財富。

前段時間在膠州府,李大成讓北洋機器局的那些人也試過幾次,機器鑄幣隻要原材料沒問題,也就沒問題了,但原北洋機器局鑄幣廠的規模太小,不足以在短期之內鑄造足量可衝擊市場的貨幣,零敲碎打,隻怕便宜的還是外人。

“叔,鑄幣機咱們在英美德法四國的洋行都下了訂單,但人家那邊製造發貨都得要時間,最快也得三個月的時間咱們才能有百十台鑄幣機,想要更多,至少得半年的時間。

機器局的那些人,已經在製作各省龍洋、銅板的鋼模了,四個月吧!四個月咱們就可以大量的鑄幣了。”

又是時間,聞言,李大成也是輕輕一歎,時不我待的感覺又上了心頭。

“趕快吧!近期盡量調用官銀,不成咱們就在膠州府的燒鍋作坊建幾座銀爐,自鑄官銀,在四個月的時間裏,你也得儲備一些銅材的,壓板機多進一批,彈殼也需要這個的,銅材,盡量多儲備一些,至少十船吧!”

想了一下,李大成這邊也沒太過催促,這些事兒是急不來的,大約估算了一下,他也給李誠有提出了要求,一船銅材按一千噸來計算,十船銅材一萬噸,一個銅板的購買力,差不多可以按一塊錢來算,一萬噸銅材,差不多夠暫時鑄幣所需了。

“叔,銅材咱們這邊的便宜一些,但官府有限製,外洋的貴了至少三成,有些還得貼補運費,這裏的差價很大,您是不是讓桂貝勒通融一下各地官府呢?咱們從湖廣雲貴一帶購置便宜一些的銅材呢?”

出口跟進口,裏麵是有很大差價的,在雲貴四川這些地方,銅材隻有市價的一半作用,有的甚至更低,運到上海道那邊,價格就得翻一倍,但國內的銅材即便運費翻倍,價格也遠低於國外的,國外進口銅材又是一筆多餘的花費。

“此事咱們自己來做,大成公的事情,你最近多上心,一旦老娘們回鑾,我這邊就沒時間顧你那邊了。”

銅材,也算是大清的戰略礦產之一,各省的機器局、鑄幣廠都盯著西南一帶的銅材,現在這事兒不能亂作,李大成以不回答拒絕了李誠有的要求,十船銅材不過兩三百萬兩,因為兩三百萬,讓朝野各方關注桂順這邊,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