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百年會談(六)(3 / 3)

“敢問二爺,您覺得這商稅幾成合適呢?”

李大成提出了商稅不高,塔內的氣氛一下就降到了冰點,張弼士的問題,也是盛宣懷、孟洛川兩人的問題,看著麵色凝重的三人,李大成嗬嗬一笑,拿出了自己的應對。

“什一稅即可!其他捐輸皆不繳納。”

聽了李大成的說法,三人臉上的表情先是一鬆而後又是一緊,什一稅,這說法好啊!隻可惜不現實。

厘金製,差不多就是什一稅,但厘金之外,大清的商家,還要繳納各種捐輸,這些捐輸大多都是被動性的,你不繳是不成的,不繳朝廷的官員們就會針對你,民不與官鬥,想要維持什一稅,談何容易?

“二爺,此事暫且作罷如何?”

盛宣懷相信李大成的說法,但不納捐輸,就要跟整個官場抗衡,這個時候,不太合適的。

“哼!盛大人怕了?

此事我覺得盛大人想左了,在厘金之上,不知盛大人可否有變通之法呢?比如說狀元公的大生!

商人捐輸報效,多半都花到哪裏去了?這銀子既沒花在朝廷身上,也沒花在百姓身上,那花在哪裏了?

花在了貪官汙吏的身上,花在了他們的錦衣玉食、豪宅妻妾身上!

咱們若仿效大生,一次性繳納厘金,以大成公計,一年的金額,怎麼也得幾百萬的,這個數量,若是直接交給朝廷,朝廷會有什麼說法呢?

所以說,咱們要團結!”

李大成說出了捐輸最終的用途,作為官場中人的盛宣懷喟歎一聲,算是服氣了,這位李二爺,確實不是一般人呐!

在許多人的眼裏,已經死去的李二神將隻是一個莽夫而已,但在李中堂的眼裏,這位李二神將卻是個不世之材,起初盛宣懷也是有疑慮的,這倆天的接觸,盛宣懷也沒看出除了軍威之外,這位李二爺的特異之處,現在他明白了,這位李二爺對於大清上下的熟悉,並不比他跟李中堂差,甚至還有過之。

李大成的意思,盛宣懷明白那就是已經下放到地方的財權,部分上繳給朝廷,這個提議一出,勢必要得罪天下的官員,但桂順桂貝勒是不怕這個的,而太後老佛爺也是支持這個的。

事還沒做,一切在朝廷一方,已經沒了任何的桎梏,隻待桂貝勒上折子,太後老佛爺點頭應允了,到時候,朝廷與地方打成了一團,誰還回去在意李二爺的大成公亦或是其他商號呢?

朝廷一道旨意,各地的厘金製將不複存在,商人在一段時間之內,有了朝廷做靠山,地方官員也是奈何不得的,等地方的官員們跟朝廷打明白了,到那時候或許已經改雲換日了。

“二爺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

在張弼士跟孟洛川還沒明白的時候,精熟於官場門道的盛宣懷,已經開始拍馬屁了,這話說的張孟兩人有些摸不著頭腦,這位李二爺隻說了一個捐輸的花銷,怎麼就決勝千裏了呢?

“兩位,大清缺銀子嗎?這話要是朝廷的官員來說,肯定是缺的,但實際上大清並不缺銀子,隻是銀子沒有用到該用的地方而已。

大清一年七八千萬的財稅,都用到哪裏去了?該花的、該用的,隻占財稅花銷的小半而已,剩下的一多半,都被官員們吃了,這一多半,又有一半是官員們應得的,或許不及一半,剩下的那些則是被他們給貪墨了。

四分之一的財稅,至少兩千萬兩銀子,一年兩千萬,大清立國二百年,幾乎年年白花這兩千萬兩銀子,兩百年下來是多少呢?

這兩千萬銀子的來路又在那裏呢?民脂民膏,咱們也在這民字之中啊!

有句話,你們說的不錯,這是大清,所以咱們隻需要取悅一部分人而已,兩千萬,咱們若拿出一千萬交給太後,剩下的一千萬,那些官員敢跟咱們搶?”

簡單的解釋了一下,看到張弼士跟孟洛川臉上恍然大悟的神色,李大成這才點了點頭,這算是初步的達成共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