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旁敲側擊,暗示誘導(2 / 3)

宋太祖見狀,知道時機成熟,趁勢說出了自己經過深思熟慮的想法:“人生短暫,轉瞬即逝,那些夢想大富大貴的人,不過是想多積累些金錢,供自己吃喝玩樂,好好享受一番,並使子孫們過上好日子。諸位何不放棄兵權,到地方上去當個大官,挑選好的田地和房屋,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份永遠不可動搖的基業,再多多置弄一些歌女舞女,尋歡作樂,安度晚年。到那時候,我再同諸位結成兒女親家,君臣之間互不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人聽太祖這樣一說,驚慌恐懼之態逐漸消失,感恩戴德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叩頭拜謝說:“陛下為我們考慮得如此周全,我們還有什麼好憂慮的!”

第二天,石守信等功臣宿將紛紛上書稱身體患病,不適宜領兵作戰,請求解除軍權。宋太祖十分高興,立即同意他們的請求,解除了他們統軍的權力,同時賞賜給他們大量的金銀財寶。

宋太祖成功解除眾大臣的兵權,史家稱之為“杯酒釋兵權”。宋太祖沒有沿用曆史上一些君主慣用的屠殺功臣的辦法來解決問題,而是采取一種和平的方式,巧妙地點撥了問題的關鍵點,使部下心甘情願地交出了手中的兵權。這樣做,既有利於安定人心,鞏固統治秩序,又有利於進一步強化集中軍權,推進軍事改革的深入,實在是一舉多得。

大凡開國皇帝,對於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將都非常忌憚,宋太祖通過軍事政變這種方式登上皇位,對此更是深有體會。所以,他就想解除那些手握重兵的將官們的軍職,從而消除這些人對自己皇位的威脅。但是宋太祖又不想把屠刀伸向自己的親信和兄弟們,因此就采用了旁敲側擊的方法,暗示誘導這些將軍們,讓他們自己得出問題的結論,從而輕而易舉、兵不血刃地解決了這個大難題,這樣的辦事技巧相比於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等通過血腥屠殺來鞏固自己的政權,可謂是高明之極。

對於公關辦事的人來說,通過旁敲側擊、暗示誘導來點醒對方,表達自己的想法,往往不需付出太大的代價便能較好地解決問題,輕易達到自己的目的,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辦事方法。

在辦事求人的過程中,有時候動之以理、曉之以情並不能解決問題,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使用激將法反倒有可能生出奇效,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隻狐狸,非常非常餓,找了很長時間的食物,終於被它發現了一塊肉,但是那塊肉卻被一隻烏鴉叼了去。狐狸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烏鴉叼著肉飛到一棵大樹上,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看著那塊肉,狐狸又累又餓,於是哀求烏鴉能分給它一小塊肉嚐嚐,但是烏鴉根本就不搭理它。最後狐狸終於想到一個辦法,它大聲對烏鴉說:“有很多動物都說你的嗓音非常美妙,比黃鸝的歌喉還好聽,有這麼一回事嗎?”

前一段時間,因為烏鴉及時發現了一場瘟疫,拯救了叢林裏的很多動物,因此眾動物就稱讚烏鴉的嗓音極為動聽,這也是烏鴉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

聽完狐狸的話,烏鴉張了張嘴,差點把肉吐了出來,但還是強忍著說話的衝動,點了點頭。

不料狐狸看見烏鴉的動作之後,竟然哈哈大笑,烏鴉瞪圓眼睛。狐狸笑著說:“你想知道我為什麼發笑是不是?我是在笑你啊,太不自量力了,竟然自認為比黃鸝的嗓音動聽,我以前隻是聽說而已,沒想到你竟然承認了,這簡直是太荒謬了。我覺得,就我這五音不全的破鑼嗓子,也比你叫得動聽,不信?咱們比一比。”

狐狸說完,也不管烏鴉有何反應,就昂首朝天,大大地叫了一嗓子,然而挑釁般地看著烏鴉。狐狸說得還真不錯,它那嗓音確實刺耳之際,比那破鑼的聲音還要難聽許多。

烏鴉本來就被狐狸的話氣得渾身發抖,再聽到狐狸如此挑釁,哪裏還能按得住心中的怒火,張開嘴就想辯解,誰知剛“呱”地叫了一聲,嘴裏的肉就掉了下來,狡猾的狐狸早就蓄勢以待,看見肉掉下來之後,以最快的速度撲過去一嘴咬住,頭也不回地跑了。

烏鴉看見這種情形,才知道自己上了狐狸的當。

饑餓的狐狸想從烏鴉的嘴裏得到自己想吃的肉,它先是苦苦哀求,但是並沒有成功,後來它使用激將法,才成功地從烏鴉的嘴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請將不如激將,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就很了解這個道理。他在江東先後使用激將法,從而使得孫權和周瑜答應聯吳抗曹,進而在赤壁一戰,擊敗曹操,奠定了孫、劉、曹三分天下的局勢。

公元208年,劉備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連連失利,最後逃奔夏口。勢單力孤、連戰連敗的劉備,要想獨自與曹操大軍對抗完全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依照當時的形勢來看,除了與盤踞江東的孫權聯手之外根本沒有別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