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通過賣出醫院的冠名權獲得一部分資金
經過羅伯特先生2年時間的努力,依靠這種化整為零的辦法,最終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就這個事情而言,乍一看的確是令人望而生畏,似乎這個目標根本無法實現,但是化整為零以後,看起來就截然不同了。比如說,向任何一個人募捐600萬美元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向人募捐10000美元卻是可以辦到的。
把這600萬美元分成若幹等分,向這個人募集10000美元,向那個人募集5000美元,各個擊破,逐一完成,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目標終能實現。
做任何事請都是這樣,有些目標看似無法完成,有些事情看起來非常困難,但隻要把它們細化,逐個解決,最終你將會發現,事情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樣難。
1984年,在東京舉行的國際馬拉鬆比賽中,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超越了眾多長跑好手,輕鬆奪魁。人們在驚歎之餘,也很好奇,想知道這位選手有什麼訣竅。可是當記者問他為什麼能夠輕鬆奪冠時,這位選手語出驚人:“依靠智慧。”眾人以為他故弄玄虛,因為誰都知道,在馬拉鬆比賽中,最關鍵的是體力和耐力,根本和智力沒有太大關係。
然而在不久後又一次馬拉鬆比賽中,該名運動員再次成為第一。當有人詢問他的成功訣竅時,答案依舊是“依靠智慧”,人們不禁半信半疑,但是怎麼也想不明白馬拉鬆奪冠跟智慧有什麼關係。
直到幾年後,人們在他寫的一本自傳中才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原來該名選手在每次參加比賽之前,都會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察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做上記號。例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橋梁……這樣一直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他就奮力跑向自己的第一個目標,然後是第二個、第三個……就這樣,數十千米的路程在細化成為幾十段很短的距離之後,被他逐一完成。
也許人們還不大明白把整個路程劃分成多個部分逐一完成有什麼作用,那麼就再來看一個心理學家所做的試驗。
有三個人,分別讓他們背負重物去10千米之外的一個地方,代價是30美元,那個時候一個人一天的工資也不過加美元。
第一個人既不知道那個地方在哪兒,也不知道要走多長時間,隻告訴跟著向導往前走就可以了。結果剛走了不到3千米,這個人就開始不耐煩了,覺得很累,並不斷詢問還有多遠,走到一半的時候這個人開始後悔,在快要走完全程的時候他選擇了放棄,因為他覺得不劃算。
第二個人知道地方在哪兒,也知道路程有多遠,但是因為路徑不熟悉,也沒有給出路麵的標誌,所以隻能憑借自己的經驗估計行程和距離。這個人在走到一半的時候詢問還有多少路程,在走完2/3路程的時候開始變得焦躁,感覺疲憊,不過最終他還是走完了全程。
第三個人知道去哪兒,也知道到那裏有多遠,而且他對道路很熟悉。這個人很輕鬆地走完了全程。
同樣的一段路程,三個人的身體狀況也差不多,可是為什麼一個人沒有走完,還有一個在路上顯得很煩躁,感覺很累,隻有一個人輕鬆愉快地完成整個試驗,原因何在?
心理學家最後得出結論:如果人們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往往會被未知的困難嚇倒,如果知道了自己的目標,盡管看似很難完成,但是如將目標劃分為一個個比較容易實現的步驟,並逐個完成,那麼最終將會輕鬆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辦事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障礙,這些障礙看起來很難逾越。但是如果把這障礙劃分成一個個小問題,再把那些小問題逐一解決,各個擊破,那麼你將會驚喜地發現,事情已經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