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五佾朝(1 / 2)

泰和殿上,一班朝臣低眉斂目。

元成帝剛剛在朝堂上發了火。前青州巡撫郭建平被撤職查辦,總兵宋玉停職,交刑部審查。其餘一眾要犯全數收押,稍後再審。又責令吏部尚書三日內上奏新任巡撫人選。元成帝行事,曆來雷厲風行,此次也不例外。

退朝後,元成帝不著痕跡朝眾皇子處望去。卻見大兒子宗政淳正與太子宗政暉麵上和睦,兄友弟恭,搭肩說話。六皇子宗政霖一張冷臉,麵對朝臣恭維,隻點頭示下,稍有不耐。另一旁,五皇子宗政明笑容溫和,甚有風儀,應對著三五朝臣寒暄。

元成帝遍觀諸子,之後領著總管太監顧長德往禦書房行去,眼底黝黯難明。

朝堂上的變故,著實打了各路人馬一個措手不及。私底下波濤暗湧,都盯著挪出來的肥缺,瞅著怎麼安插自己的心腹屬官。

宗政霖倒是一如既往,事不關己,冷淡得很。擺明不願在此事上糾纏,不知道的還以為青州大案與他無關。

然則事實卻是,六殿下早在太子之前就打起青州的主意。之後不留痕跡,順水推舟。該安排的,老早已布置妥當。此後諸皇子必定明裏暗裏的較勁兒,各路人手也會頻繁調動。而他的人,會在這場爭鬥中,由他們親手推上去,巡撫一職,離收入囊中,不遠矣。此事隱秘,便是衛甄這等心腹近侍,也不知情。可見宗政霖手上,隱藏的勢力,不容小覷。

太子雖較宗政霖年長,可惜好大喜功,稍顯浮躁,看中眼前利益。自幼被立為諸君,一直以來對自家兄弟都是頤指氣使,高人一等。很多事情認為理所當然,仗著元成帝寵愛偏袒,私下裏不合規矩的事幹得不少。

對於宗政霖這個六弟,一邊拉攏,一邊防備,可心裏又覺得老六為人呆板,不通人情,著實看不上眼。倒不是覺得宗政霖沒威脅,隻要是這皇宮裏長大的皇子,從來沒有簡單的,所以人人都得防備。不說六弟宗政霖平日做派,即便是偽裝又如何,到底根基弱,資曆淺,憑他還翻不了身。

如今最大的刺頭,依然是大皇子宗政淳!李貴妃母家乃百年望族,宗政淳外祖父是當朝安國公,娘舅又占著護軍統領一職,助力不可謂不大。

此次借青州巡撫一事,打宗政淳一巴掌,隻能算作利息。更多的帳,有的是時間,與他一筆筆清算!

卻說青州這邊,慕夕瑤也沒閑著。她雖是內院女子,各路消息受了限製,卻往往能在晚飯前,從慕大人和於氏的閑話中,得個隻言片語。

今日又聽慕大人告知於氏,過幾日晚飯不在家用,全因五皇子不日將往錦州辦差,路經青州會停留兩日。

“五皇子”三字一出,一個人的名字,豁然躍入慕夕瑤腦海:第五佾朝(yìzhāo)!!

第五佾朝,此人大才!深謀遠慮,其智近妖。非首席謀士不能與之爭!師從一代名士穆遠禛。此人空有一腔抱負,卻無意科舉,又頗有風骨,隻靜待明主。

與第五佾朝的智謀一樣聞名的,是此人愛妻如命。即使其妻因在閨中時為人所害,生養不易,隻得一女,第五佾朝也不以為意,甚至違抗母命,誓不納妾。未免妻子在家時受母親責難,攜妻女常年在外另居,一生也隻得一妻一女。

前世第五佾朝妻女,曾在青州城外法華寺,遇紈絝糾纏。恰逢宗政明經過,施以援手。當日晚間,第五佾朝便遞拜帖登門道謝。又與五皇子暢談至深夜,方才離去。自此二人結識。

後宗政明回京,多次寫信表示仰慕其才華,欲聘為幕僚。第五佾朝看宗政明為人端方,禮賢下士,謙虛仁義,自有一番政見。覺其雖無聖主之才,但也有明君的潛質。又感念其對妻女的援手之恩,遂自願入府,為其謀劃。

宗政明得其助益,在日後奪嫡鬥爭中,多番得了好處。更神不知鬼不覺,借八皇子宗政涵之手,一舉將太子一係重創,並嫁禍大皇子有不臣之心,惹得元成帝暴怒,廢了大皇子安王頭銜,終生圈禁盛京。如此驚天巨變,第五佾朝居功甚偉。

卻不想五皇子府中有小人不忿第五佾朝受到重用,恐其動搖分化了既得的好處,幾經謀劃,使人挑唆五皇子寵妃所出之庶女,在府內宴席上,聯合所邀京中貴女,處處孤立第五佾朝之妻女,對兩人明嘲暗諷,言辭不堪。又暗指第五佾朝之妻毫無賢德,獨占夫主。即使兩人有心避讓,也沒躲開之後的是非。在有心人暗中推動下,第五佾朝幼女被五皇子庶女失手推入蓮池,大病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