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王守仁的思想(2 / 3)

何況王守仁本身就是悍將,這幾年大仗仗打了無數,基本上全都打贏了。

有背景就有能力,隻要為人處世上不太過尖酸刻薄,基本上就是人人捧著。

王守仁的為人處事,自然是沒有問題的,所以他在兵部混的如魚得水。

事實上這一點朱厚照也是知道的,於是點零頭道:“如此就好。今正好你過來了,有一件事情本宮想和你商量一下。”

朱厚照看著王守仁,笑著道:“全國的軍改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這個你是知道的。各地的文官也都推行了考成法,也算是卓有成效。”

“不過本宮還是有一些想法。”著,朱厚照看向王守仁,然後問道:“你對理學怎麼看?”

問出這個問題之後,朱厚照就沒有再話,而是靜靜的等著王守仁開口。

事實上,王守仁對理學是很不屑的,這一點朱厚照不用問都知道。

要知道王守仁可是心學大家,他要是對理學感冒,那才是有鬼了。

有一件事情朱厚照還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王守仁十八歲時,與夫人諸氏返回餘姚,船過廣信,王守仁拜謁婁諒。

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王守仁甚喜。之後他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裏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

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七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

從此,王守仁對“格物”學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與這一條相對應的,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龍場悟道。

在前世,宦官劉瑾擅政,並逮捕南京給事中禦史戴銑等二十餘人。

王守仁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裏,修文縣治),當龍場驛棧驛丞。

同時,他的父親王華也被趕出北京,調任南京吏部尚書。

路途中,王守仁被劉瑾派人追殺,偽造跳水自盡躲過一劫。

逃過追殺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麵見父親王華,王華對他:“既然朝廷委命於你,就有責任在身,你還是上任吧。”

隨後王守仁踏上路途,來到貴州龍場。

“萬山叢薄,苗、僚雜居”,龍場在當時還是未開化的地區,王守仁沒有氣餒,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愛戴。

在這個時期,王守仁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

王守仁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

在這一世沒有過這一段,雖然朱厚照也教導過王守仁一些東西,但是他已經有幾年沒在朱厚照身邊了,他現在的想法是不是改變了,朱厚照也不知道。

同時他是不是悟出了一些新的東西,朱厚照也是不知道的。

一直以來朱厚照都想和王守仁談一談,但是也沒什麼太好的機會。這一次就是好機會了,可以有大段的時間讓兩個人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雖然沒有了龍場悟道,但是這些年王守仁在西北也是履行教化,也教了不少人。

朱厚照也多多少少聽到過一些東西,所以想和王守仁探討一下,看看他的思想是不是有了變化,是不是產生了一些新的東西?

聽到朱厚照的話,王守仁臉上的表情就嚴肅了起來。

事實上,王守仁的心裏麵除了嚴肅之外,多少還有一些忐忑。因為他的確是有想法,對理學也的確很不滿,可是他也不知道該不該。

看到朱厚照用殷切的目光看著自己,王守仁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士為知己者死。

太子殿下對自己如此恩重,從入仕途開始,自己就已經被太子殿下帶在身邊。

太子殿下對自己信任有加,同時對自己多加培養,這就是以國士待自己。

君已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想到這裏,王守仁也就沒有什麼可猶豫的了,直接開口道:“回太子殿下,臣的確實有些想法。可是有一些大逆不道,臣不知道該不該講。如果臣有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太子殿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