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己的影響力,朱厚照從來都沒有懷疑過。這麼多年一路走過來,他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有多麼的吸粉,無論是在文官之中,還是在武將之中,自己都有很多的粉絲。
甚至在民間也一樣,很多人覺得他這位太子殿下很厲害。
從最早的認同到後來的崇拜,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數也越來越多。雖然還會有反對的聲音,但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已經成為不了主流了。
所以朱厚照想要蓋學校的話,必然不會有人站出來反對,更不會有人出來搗亂。
對此朱厚照還是有信心的,至於學生,那肯定也是不會缺的。雖然會有人不願意過來,但是願意來的人肯定更多。
“太子殿下,這個書院將會辦成什麼樣子呢?”王守仁有些遲疑的道。
現在大明朝不是沒有官辦的機構,比較出名的就是國子監了,但這不是朱厚照想要的。
國子監那個地方早就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了,基本上就是給有錢人或者是勳戚勳貴的子弟們弄一個出身的地方。朱厚照自然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妥協。
聽了王守仁的問題之後,朱厚照笑著道:“一個真真正正的書院,一個能為大明培養人才的書院。進入這個書院之後,總共要讀四年,第一年學習一些基本的知識。大概可以分為幾個科目,分別是經史,這個科目主要教導到的就是一些經史子集。至於選定什麼樣的經史子集子集作為教材,你覺得什麼比較合適?”
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沒有問的必要了,無論是朱厚照還是王守仁都明白。
兩個人在剛剛的談話之中已經確定了這件事情,所以王守仁也知道太子殿下是要推荀子,於是他躬身道:“臣明白。”
對於荀子,朱厚照有很深厚的感情,同時也是有著自己想法的。
荀子出身儒家,雖然他被很多人不承認,甚至也被抨擊了,但是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確確實實的是出身儒家。你不能把它歸類到法家去。這就從某種程度上減了轉換門庭帶來的名聲上的損失。
也就是你從現在的門庭跳到荀子那邊去,你隻是在儒家派別之內選擇,而沒有背棄儒家,這對現在的人來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朱厚照才會選定荀子作為主要的推廣人物。
見到王守仁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朱厚照笑著道:“第2個科目便是算學,這個是他們必須要學的一門學科。大明朝這麼大,即便是在地方為官,每年的錢糧之類的東西總不能全部都靠師爺?那種連賬冊都看不懂的庸官,本宮是絕對不會讓他們再出現在朝堂上的。”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學習大明律。作為一個大明朝的官員,如果你連大明律都不懂的話,那你還怎麼在大明朝做官?”
“除了上麵這三科之外,還有一個科目是武學。這個科目不強求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達到做武將的水平,自然也不可能強求他們能做統帥的水平,但是他們要懂,他們一定要明白戰事是怎麼一回事。不能出現外行領導內行的事情,這是要命的。”
“基本上第一年他們就會在這四個學科之內學習。到鄰二年,他們就會詳細的進行分科,由他們自己進行選擇學文還是習武。書院會分為文學院和武學院,到時候他們可以自己選擇,自己報考。”
“當然了,隻有分數足夠的人才能夠進行選擇;分數不夠的就直接會被清退。”朱厚照擲地有聲地道:“本宮不需要到這裏來混事情的人。”
王守仁的臉上頓時就激動了起來,他知道這個書院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大明朝能夠不斷的培養優秀的官吏和優秀的將領,短時間內或許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成就,但是時間長了之後,他們就會成為大明官場上新的力量。有了太子殿下為他們站台,他們就會逐漸成為官場上的主流。
經過了係統的學習之後,王守仁不相信現在官場上的那些官員能夠鬥得過他們。四年係統的學習,絕對能夠把他們的能力提高到一個很強的程度。
於是王守仁開口道:“臣領旨,回去之後就寫一個計劃書。”
朱厚照笑著點零頭道:“那就交給你去辦吧,不要把事情辦砸了。現在也不要透露出消息去,等到事情最終定下來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