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五章朝堂風暴(1 / 2)

["被皇帝授予翰林院編撰,盡管在翰林院收到了冷落,被發配去昭文館管理整理圖書資料,可對於趙悅來說,正好可以讓他暫時避開朝廷上對他的責難,收起鋒芒,養精蓄銳。

於是,趙悅去了翰林院報道後,就開始了朝九晚五的大周朝的公務員生涯。

大周朝的公務員,要說起來還是非常幸福的。大周朝推行的是高薪養廉,官員的俸祿都不低,何況趙悅還是在翰林院任職,盡管品級不算高,可翰林院就相當於後世國務院辦公廳一樣的清貴衙門,是皇帝的秘書官一樣的存在,這待遇自然不低。

就是趙悅這個六品翰林編撰,一月的俸祿一百貫。逢節日還有各種補貼,零零散散,一個月加起來,俸祿至少在一百五十貫左右。一百五十貫,換算下來就是十五萬錢。這筆俸祿,如果隻是趙悅和趙家幾個女人,足夠趙悅一家在汴京城過小康生活了。

不過大周朝的官宦人家,一人當官,很多人都要寄生在旗下生活。說是高薪養廉,其實大多數情況是養不起的。就是趙家現在養著的仆人都不少,一大幫人跟著趙家一起過活,每個月的開銷都不小。所以別看趙悅這筆俸祿很豐厚了,可這筆俸祿,對整個趙家來說,還是非常緊張的。

這種形象,在大周朝都是普遍存在的。這也導致了大周朝的官宦家族,大多數都有經營其他的產業來貼補家用。要麼經商、要麼經營田產等等。這也是大周朝商業、手工業發達的原因之一。

在翰林院上班,還是非常輕鬆的。何況趙悅現在被翰林院的上司同事冷落,發配去了昭文館管理圖書資料,趙悅也樂得如此,正好一個人清淨的,每日去上班,就瘋狂看著大周皇室一百多年的藏書,如饑如渴的吸收豐富著自己的知識體係。

在趙悅安靜低調的在翰林院上班的時候,大周朝的朝堂,卻開始掀起一陣風暴。這陣風暴的源頭,某種因子,就是來自趙悅製科考試時的那番言論。

八月初,元祐帝大昭天下,宣布了幾個人事任命,重新組建了執政堂。在八月初,元祐帝免去了司馬光參知政事的職位,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從而以王安石為首,組建了新的政事堂。

司馬光被免職,不但沒有重新安排新的職務,反而直接被流放去了鄂州,去鄂州做了知州。從一個參知政事變為地方知州,誰都可以看出這是貶職流放了。

堂堂一個參知政事,朝堂政事堂重要人物被免職,這道政令一出,整個天下都嘩然。司馬光已經在參知政事的職位上了七年了,不說根深蒂固,也算是還深得民心的。可元祐帝說免職就免職,足見元祐帝的決心之大。

免職的原因,根據朝堂傳出來的小道消息,則是司馬光強烈反對元祐帝準備推行的幾項政策。因為抵製和反對元祐帝的政令,惹惱了元祐帝,這才被元祐帝給趕出了汴京城,流放鄂州。

鄂州這時候,在雲夢澤的南麵,說起來還是一個比較荒涼的地方。司馬光被貶職後,元祐帝還一起貶了數位官員,此外還有幾位朝堂老臣,也被告老還鄉。朝堂的權力結構,因為這次變動,再次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