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八萬貫,就算是一年十萬貫,二十萬貫趙悅都不覺得多。如果能在幾年之內,培養出一批適齡的少年兒童進入江南學院學習,而且還能持續給江南學院輸入有生力量和新鮮的血液,在趙悅看來,簡直就賺大發了。
趙悅想要的江南學院的教育模式,終究和這時代的教育體係有很大的差別。這時代,讀書考取功名才是真正的“出路”。趙悅想要從各大私塾挖人來自己的學院,學習自己想要教授的“歪理學說”,還是有很大困難的。
畢竟,這時代能供養自己孩子進入私塾和學堂學習的家庭,基本上都還算富足。這些家庭,可都是希望自己孩童能去參加科舉考試考得功名的。在這種情況下,想讓那些已經讀書識字的人進入江南學院繼續“深造”,實在是太困難了。
既然不能和這時代的教育體係搶人,那就幹脆直接出錢,直接造血培養人。趙悅的要求也不高,隻要能借助官方和當地教育體係力量,給自己間接培養出能讀書識字,能有一定學識基礎的“學生”,完成初級的教育後,再進入江南學院繼續學習,那就足夠了。
杭州府,自然就成為趙悅最好的選擇了。
隻是,似乎曾永理解錯趙悅要辦這事兒的用意了。很顯然,他認為趙悅是在幫助他在仕途上增添“彩頭”。畢竟,這事兒要是傳出去,對於曾永的官聲和名氣,絕對是有天大好處的。
曾永這樣理解,趙悅也不想點破,反而順水推舟。隻要曾永肯出力,這也算是一舉三得的事兒。既幫助曾永撈取名望和政績,又幫助自己實現培養初級學生的目的,還能擴大江南學院的影響力,何樂不為呢。
他很寬曾永的心,道:“叔父,銀錢不是問題。隻要叔父能把這事兒在杭州府推行下去,讓那些上不起學的兒童和少年都能進入私塾和學堂學習,這些銀錢江南學院自然能提供。”
“而且,我敢肯定的是,這項支持,十年之內,不會變卦。”
“我唯一的要求,就是這些江南學院支持進入學堂學習的學生,四年以後,如果不能考取秀才舉人,就必須進入江南學院學習,由我江南學院來安排繼續學習。”
“我能保證的是,隻要進入江南學院的人,能不能考取功名不敢說,但絕對能有一口飯吃,也能養活一家人,不會讓這些人因為讀書就沒了生計。”
“江南學院,那裏來的那麼多銀錢?”
好久之後,曾永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趙悅這令人心動的提議,是以江南學院的名義來支持,他自然疑惑了。
“這就不用叔父擔心了。難道叔父還不相信侄兒弄錢的手段嗎?”
曾永盯著趙悅看了好一會,最終才道:“這事兒,叔父先考慮考慮。”
這事兒,說小不小,但說大也很大了。盡管是好事,但對曾永來說,也得多考慮一下才能做出決定。
隻是,曾永並沒有考慮多久。第二天,曾永就答應了趙悅這個提議。不僅如此,還從杭州府庫裏,調撥了五萬貫錢來支持趙悅這項興學的“宏偉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