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新政進行時(1 / 2)

杭州府餘杭縣下的劉家村,村裏的裏正召集了所有的鄉親,在村裏的祠堂上,陪著縣上的學政老爺宣讀著從百裏之外府城發來的知府老爺的公函。

劉家村距離餘杭縣城並不算遠,也不過幾十裏路,就是去杭州府城,也隻有百裏路。劉家村大概有三百來戶人家,人丁上千,因為絕大多數都姓劉,因此故而得名。

這樣的劉家村,在江南地區的鄉下,也隻能算得上是中等大小的村鎮。因為人口規模足夠,再加上江南地區的鄉鎮要相對富裕一些,所以在劉家村,也是建有專門的村裏私塾的。

劉家村的私塾,是劉家村的幾戶大戶人家一起出資建立,聘請了一個先生專門教授本村的子弟。說是教授本家子弟,但要入私塾讀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至少,學生要交給老師的束脩,費用就不菲。盡管江南地區文教興盛,但真正能考取功名的也隻不過是少部分。村裏能進入私塾讀書的孩童,基本上都算得上是劉家村的富戶人家的子弟。

至於窮苦人家的孩童,一來要是入了學,不但要交一筆不菲的束脩,還要少了一個勞力。所以對於窮苦人家來說,要送自己孩子入學,是需要一定勇氣和智慧的。

整個劉家村的適齡兒童,大概有一百來人,但真正能入學的,就隻有一半左右。事實上,這座私塾也隻能容納那麼多人入學。畢竟,私塾不大,而且就一個教書的先生。

此時,在祠堂前麵的大空地上,通過敲鍾把所有莊戶人家都召集到一起,村裏的裏正倒是從容不迫,站在台上,看著下麵黑壓壓的村民,他清了清嗓子。

看了一眼身邊的縣上學政大人,看到對方點頭示意後,他才開口道:“諸位鄉親,今日召集大家來,是有重大事情要宣布。”

聽著裏正的話,下麵村民嗡嗡的低聲議論不停。富足安寧的江南,就連匪患都幾乎很少。所以一向安靜的小鄉村,除了每年給朝廷繳納賦稅的時節,似乎也沒有遇到這樣的場麵。

裏正聽著下麵嗡嗡聲響,很是不高興。畢竟一邊的縣上的學政大人可在一邊看著,這嗡嗡的成何體統?他有些不好意思道:“學政大人,鄉野粗民,實在不好意思。”

學政隻是微微頷首,這樣的場麵他已經見過多次了。這些日子來,他差不多都跑遍整個縣,幾乎每一個村鎮都親自跑了一趟,就是要宣讀和督促知府老爺下達的一件有關學政方麵的“新政”。

裏正用力的敲了敲手裏的拐杖,等到鄉親都安靜下來,他才緩緩開口道:“今日宣布的事兒,是一件大好事。”

這個裏正先朝杭州府方向拱拱手,然後才接著道:“根據杭州府知府老爺的訓令,從即日起,本村凡是七到十五歲的男丁,隻要未在村裏學堂入學的,都要入村裏學堂讀書識字。換句話說,隻要家裏有七歲到十五歲之間的男童,即日起要送到學堂入學讀書識字了。”

裏正的話一落下,下麵的鄉親先是一陣安靜,隨後就轟然嗡嗡再次響起了議論聲音。

“什麼意思,咱家的娃也要送去讀書?”

“咱家可沒有錢供入學啊。”

“送去上學?那不行啊,咱們二牛已經十四歲,可是一把幹活的好手了。還去讀書識字,我可沒想著他能讀出什麼花樣來。”

“什麼,讓那些窮苦人家孩子也和咱家孩子一起讀書?”

“。。。。。。。”

一時間,各種議論聲音紛紛潮湧,有些議論甚至聽起來十分的刺耳,村裏的裏正有些尷尬。反倒是站在一邊的學政大人麵色從容。

因為這樣的場麵,最近他見太多了。知府老爺的這項新政,反對的有,讚成的有。就算是在鄉民裏,大多數都還是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