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水泥的運用,再加上江南這地方富裕,鋪橋修路是很多鄉紳和富商都喜歡幹的事兒,所以水泥路也在這一兩年開始大規模的從杭州城開始延伸,朝著江南各個地區延伸而去。
先是杭州府城內的道路差不多都換成了水泥路,隨後伴著各地鄉紳富商的籌資和支持,再加上一些地方官府的推動,相對北方地區,在江南特別是靠著杭州府周圍的幾個州府,州府之間的道路都開始轟轟烈烈的進行“水泥路”改造運動。
道路平整、硬化,為自行車的出現和運用,也提供了極大的可能。隻是趙悅自己都沒料到,最先整出自行車的,會是江南學院的學生。
這樣也好,正好讓趙悅樹立一個典型,給所有江南學院的學生和教師都做一個榜樣。所以,趙悅給了叫劉響的學生很大一筆獎勵,除此之外,還從劉響的手裏購買了自行車的“專利權”。
事實上,趙悅就算不給劉響一分錢,也不可能有人說什麼,就是劉響都不會說什麼。更何況新的自行車,已經和劉響自己弄出來的自行車有了很大的改進和變了模樣。然而,為了鼓勵更多的人熱衷“發明創造”,趙悅還是整出了這“專利”名詞,而且給予了劉響很大很厚的一筆獎勵。
買下劉響手裏的自行車專利,趙悅就一學院的名義,投資興辦了一座“自行車”工場。
趙悅把自行車工場設置在杭州城內,租賃了一個很大的場地。不過這個自行車工場並不生產自行車零部件,相關的自行車零部件,采用了對外定製和購買。
事實上,要製造這自行車,難度真的不大,而且投資也不算太大。為了讓自行車大規模也是最快速度推出市場,同時也減小管理和生產的難度,趙悅直接采用了後世的工廠管理模式。
在趙悅的要求下,這自行車生產從一開始就脫離了手工製作的範疇,直接采用“規模化”和“流水線”的方式來生產製造。
所謂規模化和流水線生產,其實就是采用“標準化”來製造。也就是說,車輪、車架、腳踏和驅動、鏈條等各相關的自行車零件,都采用標準化的製造模式來生產。各種零件生產出來後,最終通過自行車工場來組裝成型。
換句話說,自行車工場除了進行最後的組裝和貼牌之外,其餘的自行車零部件,都采取了外包定製的形式來生產,將自行車的各個部件,分包給杭州城的各大商人。
當然,零部件外包和定製,趙悅也給沒有馬虎。他親自跑了幾趟,在杭州城內選擇了自行車各個零部件的“供應商”,並和這些供應商簽訂了一係列供貨的協議。在簽訂了協議後,才給這些供應商提供相關的零部件的圖紙和製作工藝。
每一個供應商就專門製作一件自行車的零件,采取標準化的製作方式,如果製作不合格,就選擇退貨,要求每一個零件都按同一標準生產出來。同時,在簽訂的協議裏麵,這些供應商生產的零部件,隻能提供給自行車工場,如果提供給其他人或者私自售賣給其他人,則會遭遇一係列的“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