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九章 相似的下場(1 / 2)

["丹秋也說不上來,他們皇後娘娘重新被丞相大人看重究竟好還是不好。

但她始終都覺得,比起與太子爺結盟,還是聽命於丞相大人更為妥協些。

不錯,在這回的福曦宮投毒案中,太子爺是幫了他們皇後娘娘大忙。

但太子爺到底不是從他們娘娘肚子裏爬出來的親兒子,怎麼可能與他們皇後娘娘是一條心。

而丞相大人縱使是個狠心的爹,但與他們皇後娘娘到底是血脈相連的親父女。

還有即將喪母的六皇子,那也是他們皇後娘娘的親侄兒。

依著丹秋對李元徽的了解,待李昭儀咽氣之後,李元徽一定會想盡辦法促成由皇後來收養六皇子這件事。

其實,這件事本也不必李元徽費多少心思,且不論繼後與李昭儀是堂姐妹的親眷關係,隻論宮中的規矩與傳統。

按照宮中傳統,喪母的皇子和公主都理應歸到中宮皇後的膝下收養。

比如寧安公主,就是因為出生即喪母,便被先皇後昭惠皇後抱去撫養了。

倘若中宮皇後因某些不得已的理由不能,或是不願收養喪母的皇子和公主,便會由皇後或皇上作主,將孩子送去別的合適的妃嬪處收養。

因此,隻等李昭儀一去,不必李元徽費心,六皇子就會順理成章的歸到繼後膝下撫養。

如此,六皇子就會如李元徽所願,成為一個不太名正言順的嫡子。

但無論六皇子這個嫡子的頭銜當的是否名正言順,隻要六皇子能頂著嫡子的名份,丹秋就篤定,他們李丞相一定有辦法扶持六皇子奪了太子爺的儲君之位。

可仔細想想,丹秋卻又覺得,以目前的情勢來看,由他們皇後娘娘來撫養六皇子的事,也並非十拿九穩。

畢竟,皇後與李昭儀不睦的事,宮裏宮外的人都清楚。

皇上雖然一直都對六皇子這個兒子淡淡的,甚至有那麼丁點兒厭惡,但皇上到底是六皇子的親爹,在無法確定皇後對六皇子究竟有無惡意之前,應該不會冒然將六皇子送到皇後身邊撫養。

後宮之中,有的是沒有子女的妃嬪,倘若不將六皇子送到皇後處教養,六皇子也有的是去處。

而無論去到哪裏,六皇子必定都會被當成祖宗供著。

雖然不是親生的,但在後宮之中,有兒子就意味著有倚仗。

原本以為這輩子都不會有兒女承歡膝下的妃嬪,忽然得了這麼大個兒子,可沒有比這再好運的事了。

然而在宮中行走,向來都是今日不知明日事。

保不準今兒還好好的,明兒就大禍臨頭了,考慮那麼多那麼遠也是無用。

但有件事,丹秋可以肯定。

作為在繼後身邊侍候了十幾年的老人,丹秋知道繼後為人極其的固執。

既然當初決定要脫離李家轉投太子,那就絕對不會再回頭重新投向李氏陣營。

繼後在慪氣。

她恨李丞相欲舍棄她這個親女兒,轉而扶持李昭儀取而代之。

親爹竟然幫著侄女,謀算親女兒的皇後之位?

繼後何止是慪氣,簡直連弑父的心都有了。

繼後是個明白人,曉得她爹爹眼下之所以又殷勤的派人與她走動起來,不過是因為李昭儀如今已經不成了。

她爹爹不得已才回來吃她這棵回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