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馬六甲要塞(1 / 2)

5年開春,南洋馬六甲城,這裏懸掛著大明帝國的旗幟,在穿過海峽的海風中獵獵作響。

本來馬六甲城是柔佛國的舊都,後來被尼德蘭人攻占,再後來是日不落帝國將其變為殖民地。

明軍又在二十年前占領了它,並消滅了柔佛國,將馬來半島變成了大明軍的補給地。

馬六甲海防要塞可是駐紮了十萬明軍。這是大明帝國的常備軍,比起東洋兵還要能征善戰。他們擁有著諸國列強最先進的火器、最好的補給和最高昂的士氣。

過去兩百年的時間,大明帝國新軍就未嚐敗績。

馬六甲海防要塞臨海一麵部署海岸炮台1座,大海防火炮00餘門,可以得上是由火炮組成的死亡要塞,沒有列強的蒸汽船敢從海上進攻馬六甲要塞。

要破馬六甲要塞,唯有從岸上登陸,挖掘壕溝對馬六甲要塞進行圍攻。

但是駐紮在馬來半島的十萬明軍、逡巡在馬六甲海峽的大明艦隊可不會輕易讓列強的士兵登陸。

統帥十萬明軍一職為馬六甲總兵,現任馬六甲總兵是石興周,手握重兵。

不過馬六甲總兵節製的是馬來半島的大明陸軍,至於大明艦隊有各自的水師提督管理。

大明陸軍和大明海軍平時各走各的路,隻有爆發戰爭的時候才會聯合作戰。

隨著海權的興起,兵部也不放心一個總兵在和平時期同時節製陸軍和海軍,那樣容易尾大不掉。

大明帝國和西洋列強都在南洋屯兵,在馬六甲海峽對岸就是日不落帝國、尼德蘭王國、法蘭西帝國的殖民地。

“根據錦衣衛提供的情報,日不落帝國在印度半島的不列顛兵為4萬人、土邦兵0萬,而在巴達維亞的不列顛兵有1萬人、土邦兵5萬,合計0萬。他們的國會打算將印度半島的土邦兵數量增加10萬,這樣他們就有了40萬人。同時他們計劃提高印度土邦兵的戰鬥力,給他們更換新的後裝線膛槍用以替換落後的前膛槍。”

總兵石興周在馬六甲要塞的指揮所指著印度半島的位置:“印度半島成就了日不落帝國。如果沒有印度半島的資源、人口和市場,日不落帝國根本不配和我們大明帝國在南洋較量。他們可以從印度半島招募大量廉價的土邦兵與我們在南洋進行消耗,甚至還在印度半島修建了造船廠,就近製造蒸汽船。同時孟加拉地區產出大量的煤炭,為蒸汽機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一個明軍將領道:“有沒有可能從我們的附庸東籲國境內向西攻入印度半島的東北部地區?東籲國有好幾萬我們大明幫助它建立的新軍,他們熟悉當地地形,可以協助我們發起攻勢。”

“不妥,當地不但處於崇山峻嶺之間,而且一到了雨季,環境極為惡劣。”

“最為穩妥的辦法還是拿下製海權,然後從海上登陸印度半島。”

“每次作戰都要有求於海軍,總讓他們覺得我們大明陸軍離開了海軍之後就寸步難行一般。要是我們陸軍有自己的蒸汽船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