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崇禎的預言(1 / 2)

弗吉尼亞半島的奇克哈默尼河南岸,麥克萊倫集結了7萬北軍,而他的對麵防守裏士滿的兵力隻有5萬。

然而麥克萊倫卻缺乏情報,錯誤地判斷對麵有0萬人,盡管林肯屢次催促他進攻裏士滿,謹慎的麥克萊倫還是無動於衷。

羅伯特·李的反擊發生在北岸——北軍準將波特率領4萬北軍南下增援麥克萊倫,結果在蓋恩斯磨坊遭到羅伯特·李集中57萬南軍包圍。

在波特的身後是奇克哈默尼河。

南軍集結了大明帝國增援他們的後膛裝鋼炮,傾盡所有的火炮猛烈地將爆破彈投射到“入侵者”的陣地上,一個個合眾國士兵在炮彈的爆炸聲喪命。

因為大明帝國與歐陸列強的軍火援助,美利堅的內戰規模越來越大,傷亡也越來越慘重。

南北戰爭剛開始爆發的時候,合眾國和聯盟國雙方僅僅能夠集中幾萬人,而現在不大的弗吉尼亞半島雙方就有0萬人,這還沒有包括密西西比河對峙雙方也有超過10萬人。

來自大明兵部的軍事顧問馮玉若與其他幾位軍事顧問跟隨羅伯特·李的指揮部參與了對波特準將的圍剿。

他們一行人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聯盟國獲得獨立。

與楚七、張芷兒留在裏士滿不同,馮玉若身為遊擊將軍,她不但幫聯盟國訓練士兵,在必要的時候也會跟隨羅伯特·李等聯盟國將領到前線。

“北軍的防禦非常堅固,如果無法在入夜前將對方的三萬人殲滅,他們很有可能會在夜色的掩護下渡過奇克哈默尼河逃竄。”

馮玉若與幾個大明的軍事顧問來到沼澤地附近的高地上,用望遠鏡觀察對麵被火炮覆蓋的北軍陣地。

羅伯特·李臉上的神情並不輕鬆。他的兵力比麥克萊倫要少,唯一能夠打敗麥克萊倫的方法是在局部集結兵力,取得局勢優勢兵力。

大明前來的幾個顧問也都讚同他的做法,他們必須要敢於下注。

“我已經部署下去各個師的作戰計劃,以裝備了大明的火槍、火炮的師作為主力突破其右翼,將其趕到奇克哈默尼河,盡量消滅這一支北軍……隻不過攻打的是昔日的同胞,實在是令人唏噓。”羅伯特·李看著漫長的戰線。

北軍57萬人,南軍4萬人,數量眾多的部隊在原始的沼澤、河流、樹林中會戰,他最多隻能夠將命令傳到各個聯盟國的師,之後便隻能夠看將領是否能夠按照計劃進行配合,他沒有辦法親自指揮各個部隊。

馮玉若與其他幾個大明前來的軍事顧問對視了一眼,他們倒是無動於衷。

這是美利堅人的內戰,破碎的是北美的山河,與他們並沒有多大的關聯。他們隻是忠誠地服從兵部的命令前來協助聯盟國獲得勝利。

不過南北戰爭的確很慘烈,戰爭持續一年的時間,至少有二十萬人傷亡。不隻是大規模的會戰,還有規模的邊境衝突更是此起彼伏,雙方的情報人員也在對方的領土上進行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