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向天羽和趙雲各自給孔融和劉備寫了一封信告知情況,孔融和劉備才了解向趙二人竟是率兵伏擊曹操去了。孔融最提心的事情是向天羽棄他而去,投靠別人,如今收到書信,向天羽隻是不甘心曹操就此退去而率兵利用運兵車去設伏,孔融心中便是大大鬆了口氣。至於向天羽怎麼設伏,勝負會怎樣,倒不怎麼關心,隻要向天羽事後會回來就成。而向天羽在信中也說了,無論成敗,一定返回北海。這就讓孔融吃了定心丸似的。
劉備的想法和孔融自然不一樣,他在乎的是如何得到趙雲和向天羽投效之心,趙向二人決意設伏卻不通知劉備,這讓他心中倍感不是滋味。向天羽也就罷了,畢竟是孔融那邊的人,但趙雲卻是他從公孫瓚那兒借過來,怎麼說走就走,還和向天羽打得那麼火熱,一拍即合?事後一封書信難道就可以解釋清了麼?劉備心中有一種失落感。而這種失落感自他起兵以來,便一直陪伴著他。入駐小沛之後,劉備暗暗發誓,一定要將實力發展起來。
時間已經過去數日,此時此刻,向天羽、趙雲率部正快速行進在泰山道上。這一路行軍,向天羽的部下總算訓練出了十幾個控馬能手,百夫長馬成更是其中的姣姣者。他現在駕駛著一輛馬車,位於隊列的前排,擔負著控製行軍速度的任務。和他配合的副駕駛則是本部的一名士兵。此刻他坐在運兵車的前方控製位,左右各握著一條馬韁,嫻熟地控製著馬匹朝前快速的奔跑。在他身後的副駕駛則騎在後麵的一匹馬上,亦提著兩條韁繩,牽引著兩匹馬快速地向前推動運兵車。如此一拉一推,運兵車內坐了三十個士兵仍是快速的行進著。
四匹馬能夠運載三十二名士兵、武器和水糧,效果已經很不錯了。比起隻能用兩條腿來行軍,要快了不知多少倍。
在馬成的前麵,則是向天羽和趙雲,以及帶路的劉雄部下,武安國、木十八、傅定國等人則在隊伍後麵。此次行軍,采取的依然是方形陣,隻不過隊列的橫向馬車數量減少到四輛,兩冀是趙雲帶來的騎兵,在四周還散開了一些斥侯。每行四輛馬車,是向天羽測試過了的最佳行軍寬度。不過,隨著道路的變窄,行軍寬度自然也會改變。
“這裏已經是泰山地界,再走五十裏,前方就會有一個偏辟山穀,劉副尉正在那兒等我們。過了那個山穀,前方道路就更加險峻,運兵車怕是行不過了。”劉雄派回的向導姓丁,叫丁濤,十五、六歲,人比較機靈,記性也甚好,此時正和向天羽、趙雲說著話兒。向天羽比他大著幾歲,便叫他小丁。這聲稱呼,讓這丁濤心中倍感受用,帶起路來也更加起勁。
聞聽小丁的言語,向天羽嗯了一聲,放眼眺望四周一會,道:“運兵車要找個地方藏起來,事成之後再利用運兵車退走。有個山穀正好利用。至於子龍的騎兵,應該可以直接到達伏擊地點。”趙雲點了點頭,道:“泰山道雖然險峻,但總算有路可走,有些地方就算鬥峭,牽著馬兒也能過去,”一路行來,斥騎會不斷報告四周地形,所以趙雲才對地形有了個充分的了解。
他們這一次行軍,利用騎兵和運兵車的機動力,繞開曹軍主力,別僻途徑,總算是搶在曹軍前麵到達了泰山道。所以他們行軍到現在,連半個曹軍的斥侯影子都沒瞧見。
五十裏的距離,對騎兵而言,數刻即到。不過隨著地形的改變,行軍的隊伍幾乎變成了一字長蛇陣。此時隊伍的蛇頭已經到達了一個穀口,本來看上去空無一人的穀口,在隊伍到達之後,忽然從內麵衝出數騎,其中一騎舉著一麵旗織舞動幾下,向天羽身邊的小丁忙道:“校尉快看,那是我們的人。是了,劉副尉就在當中。”向天羽何等目力,早就瞧清了來騎模樣,心下也是大喜,趕快一加鞭縱馬過去,放聲笑道:“來者可是劉副尉。”
劉雄正在數騎當中,聞言亦是心喜般高聲回道:“正是手下,向校尉,咱們可總算見麵啦!”雙方很快接近,俱是一拉馬韁,戰馬長嘶一聲,前蹄重重落下。向天羽翻身落馬,劉雄那邊的數騎亦是落下馬來,雙方一麵對麵,向天羽馬上重重在劉雄肩膀上擂了一擊,大笑道:“你小子,曬黑了不少。”接著,又仔細打量了一下劉雄身後的幾名部下,點點頭,道:“大家都曬黑啦。”劉雄等人都是非常激動,看著向天羽有說不出的喜悅,這種久別重逢後的感覺,隻有經曆過的人才體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