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激情燃燒起來的時候,正是二〇〇〇年八月十一日,我從首都機場出發,隨從國家農業部赴美考察團去美國考察精準農業。當飛機飛入萬米高空,在藍天白雲中平穩飛行的時候,我放下對麵的小桌板,開始了《歲月》的框架構製。飛機轉機從上海出發,於美國西部時間八月十一日十五時二十五分到達洛杉磯,共飛行十六個小時十分,又轉機明尼阿波利斯、底特律,次日到達華盛頓,就在這天空飛行的二十二個小時二十分的時間裏,我順利地完成了這部的布局謀篇和典型人物設置,草成了一萬八千字的概略提綱。美國農業部安排我們在美國考察十五天,這期間的早晚休息時間,加上從舊金山飛往日本東京轉機回國空中的十個半小時,總共完成了六萬多字的較詳細的寫作提綱,包括典型人物檔案和典型環境略圖。我回國後經過構思沉澱,做了些調整修改,於國慶節假日開始動筆,到二〇〇一年三月底完成了初稿。進入四月份,又利用十多天業餘時間進行了初稿修改。算來,共用了六個多月的業餘時間,完成了《歲月》創作的全過程。二〇〇二年七月,我又是用六個月的時間,寫出了《歲月》的續篇。完成這部的創作,給我留下了兩點深刻的感受,第一點,這部作品是我堅持十多年業餘創作以來構思最痛快、寫作最順利的一部,也是和以前寫的東西相比屬自我感覺較為滿意的一部,大概是因為北大荒五十年開發建設曆程本身就是一部很生動、很感人的多卷體長篇,這裏不過是順手摘來了一小部分。第二點,這部的構思,給我留下了一點記憶猶新的微妙的激情。飛機剛剛從首都國際機場滑翔起飛時我還覺得,北大荒有五萬六千平方公裏的麵積,跨度五十年的開發建設,要讓書中人物在這樣的時間跨度和環境裏糾葛故事情節,真有點難度。飛機緩緩升高,頭頂藍天,腳踏白雲,那城市,那村莊,那土地,那山山水水,那城城鄉鄉忽地變小了,我的心胸忽然覺得變得開闊了,腦海裏浮現出了郭沫若“向地球開戰”的壯麗詩篇,浮現出了十萬複轉官兵把北大荒比做地球上的一塊“黑寶石”……北大荒那五萬六千平方公裏的土地在我的心裏也變得小了,在這一大一小的感覺變幻中,多年的生活積累一下子湧滿筆尖,如流水般流瀉起來,六萬多字的詳細提綱寫起來竟那麼信手如意,連我自己也沒有想到這部長篇竟完成得這麼順利,這麼快。現在回憶起來,如果說創作講靈感的話,高飛在異國天空上的那種感覺就是我創作這部留下的一點美好的靈感紀念。
寫這個後記的初衷,是想記下燃燒一樣的北大荒精神點燃起了我創作激情的火焰,所以才一鼓作氣,寫出了這部洋洋數十萬字的長篇。在這部創作已經擱筆的時候,我可以用業餘時間的辛勤汗水作證,可以捧著熱愛北大荒的赤子之心,把她獻給參加北大荒開發建設的三代英雄集體。也謹此向在這裏工作過的一屆屆優秀的領導者們,向為北大荒開發建設獻出寶貴生命的墾荒先烈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韓乃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