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 鍾情修行積德成大仙(1 / 2)

第二百五十七章 鍾情修行積德成大仙

龐周利四人盜了重貲,直逃到江西地方住下。恃著囊有餘物,終日嫖賭。不上數月,空空如也。他們赤手空拳,入了江洋大盜的夥,後被官軍擒獲,皆戮於市,亦可謂惡奴之報。

弘光逃後,眾文武官見他一個皇帝,棄天下如敝屣。他們這一頂烏紗能值幾何,各擁著嬌妻美女,白銀黃金,一哄而散,並無一個死節之人。隻有一個乞兒,氣憤不過,題了二十八個大字在文廟照壁之上,投入拌池而死。題道:

三百年來養士朝,如何文武盡皆逃?

忠良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條。

鍾情聞知,撫膺歎道:“朝廷高爵厚祿,以養此輩,臨難不如一乞丐,竟做如此散場?”常常淚下。鍾情在當地隱姓埋名,這姓名可是真埋得的?那時地方賦重事煩,曆來縣令上堂,俱以廣福寺鍾鳴為度。早政聽訟,曉鍾動即出堂。午政催科,暮鍾方息入休。寺鍾忽屢日不鳴,縣令深為奇怪。呼司鍾僧人詰問,僧人對道:“忽有妖物盤踞鍾樓。僧每登樓,則擲石如雨,不得上。”縣令怒道:“爾等比多飲沉醉所致,何以妖物掩飾?”親自帶人前來查看,果然有狐居於其上,眾人用梧子油炙肥雞誘捕之,妖狐吃了,大吐神散力憊僵臥不能動,眾人把它綁了,果獲一狐,黑毛九尾,狐被縛怒道:“吾通神狐也,吾自得道以來,橫行大江南北,到這個地界,所懼者惟三人耳,你們是什麼人,敢綁我?”眾人問道:“三人為誰?”狐道:“東郭村學,城南和尚,白石山刑部員外。若是,我當遠避,誓不禍汝,從此逝矣。”眾人紛紛到白石山來訪鍾員外,四處訪問,並無其人。村中有幾個老誠有識的,疑心道:“我們這裏這些年來了個先生,不說姓名,自稱白石山樵,想就是鍾員外埋名隱姓罷?”眾人就到他館中來探問,鍾情問其故,眾人把老狐的話相告,鍾情道:“請問這鍾員外何時到這裏來?今在何處住?”眾人道:“因為不知,故此特來奉問先生。”鍾情笑道:“我一個教書糊口的人,何以得知?”眾人雖散去,都疑心是他,無一日沒人來問。鍾情恐或有人識出,遂辭了眾門徒出來。

鍾情由浙江出江西饒州府到豫章,偶遇著一個姓蕭的主人,與語投機,要留鍾情到他東山鄉中,訓他子弟。鍾情此時改了名姓,姓金,名生。取了姓的半邊,字下的一字。蕭家子弟十數人皆從受學。一日,蕭家有子弟畢婚宴客。那時他村中有一個巫人,善用妖法。眾人稍有忤觸,禍必立至。每宴會,必奉以首席。

鍾情此日以師道自居,並不遜讓,竟自坐了。這妖巫心甚怒,數以言語侵犯鍾情。鍾情甚怒,厲聲叱之。二人幾次犯言,眾人勸開,不歡而散。眾弟子輩恐鍾情為其所害,備述其凶惡,今夜妖必致禍,請鍾情遠避三十裏可免。鍾情笑道:“妖不勝德,邪不幹正。”弟子堅請,鍾情弗從。弟子知鍾情精於《易》,反複請求,要他算一卦,得到的卦象非常凶,不吉利,鍾情於齋中用沙畫八卦繞幾,秉燭焚香,研朱點《周易》以待。夜闌,忽聽空庭似落葉聲,果有一人乘斑斕大虎從窗欞中進來。狼首豹眼,披鎖子甲,持方天戟,忽長一丈,繞卦疾走。鍾情毫無懼,以點《易》朱筆投之,應手而倒,忽然縮小。鍾情近前拾起一看,乃尺餘長紙剪的形狀,拿來夾在《易經》中。

不多時,雞鳴,天亮,眾弟子趨來問候。見戶牖大開,鍾情尚明燭端坐,問道:“先生夜來曾見甚妖異否?”鍾情詳細告之,弟子們都吐舌變色。鍾情令掃除屋內,然後上床高臥。不多時,有一老嫗號哭而來,在門外求先生饒命:“我丈夫不道,昨與先生相忤。夜間攝了親子的魂為魅,來魘先生。不料被執下,今收魂不返將斃矣。”弟子入對鍾情說了,鍾情道:“我正欲絕其妖種,以除一方之害,豈敢還彼?”執意不與。那妖巫之子即日斃命,妖巫不數日亦慚忿而死。鍾情複購得其妖書焚之,遂除了一害。人漸聞名,都來拜訪鍾情。鍾情恐被人識破,又辭了主人,複回浙來,要入天台山覓一隱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