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主動出擊(二)(1 / 2)

“我叫管亥,黃巾軍的新首領!我要你們給我往朝廷傳個話,就說以後的皇帝姓管啦!”

一個灰毛灶眼的大漢揮槍來到陣前,哇哇大叫。

不等其他將領迎戰,我一躍而出。正所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這是他人生當中的最後一句完整的話了。

對付這樣的蝦兵蟹將,當然不需要動腦子。我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換換刀法,比較一下我的十二種致命刀法,試一試哪一種刀法更好使。十幾個回合之後,當每一刀都對他形成生命威脅時,我發現哪種刀法對他都好使。沒有什麼意義了,我大喝一句,“鐺”的一聲過後,他便躺到地上,變成了兩個人。

群賊無首,不戰自亂。張飛衝入,如虎如群羊;太史慈攔截,如閑庭闊步。孔融大開城門,又大肆衝殺一陣。降者無數。

這一場對於我們簡單而對於孔融困難的勝利,讓孔融喜不自禁。“太及時啦,太及時啦!你們不知道,剛開始嚇死我吧!”他親迎劉備,大擺宴席。

酒後,他引一個白麵書生來見劉備。

我判斷,劉備一定會喜歡這個人,因為他長的帥氣。不知我以前說過沒有,有一點,劉備的性子如同女人,在對待陌生人時,憑借的往往是自己的第一眼和與生俱來的直覺。

這個年輕人叫糜竺。我們聽說過關於他的一點故事,認為我們也需要這樣的文官。隻是孔融讓這個叫糜竺的年輕人過來,顯然不是讓他和劉備認識和相交,而是讓他給劉備介紹曹嵩之死的詳情。糜竺不卑不亢,喉嚨裏發出著動聽的男中音。劉備一邊聽,一邊注視著這個滔滔不絕的年輕人,讚許的目光始終沒有放下。

“子仲,謝謝你。”劉備說,“曹嵩曹操之事,我已有所耳聞。”

“那麼,”孔融說道,“劉公如何看待此事?陶公乃仁義之士,難道我們就看著他……?”

“嗨!”劉備歎道,“劉備實想幫忙,隻是要兵沒兵,要馬沒馬,前去搭救,恐怕救人不成反會羊入虎口。”

曹操兵馬強壯,勢力日日見長,又是為父報仇,士氣高漲,我們暫時不是他的對手。劉備確實需要審時度勢。

“劉將軍,”孔融說道,“孔融為了大義就敢前去搭救,難道將軍就沒有仗義之心?”

“這話說的!”張飛站了起來,“我大哥信義著於天下,怎會不去救?這就去!你攔都攔不住!”

這小子倒是幹脆!沒有商量的餘地了。劉備想了想,說道:“劉備當然不會見死不救!隻是在考慮兵馬的問題。這樣吧,我去找找公孫將軍,向他借些兵馬!”

孔融直立,敬拜:“請劉將軍守信!”

“劉備是誰?”劉備答道,“劉備就是劉備!借回也好,借不回也好,定會親往!”

隻有借兵了。借兵的路上,張飛又受到批評。“三弟,”我說,“本來這件事,我們是可以往後拖一拖的,看一看事態的發展,再做定論。你倒好,把寨子下得死死的!這樣下去,我們會疲於奔命。”

張飛撓撓頭皮,看向劉備。劉備說:“是啊!三弟,不要自持己勇。我們不能為了打仗而打仗,要為江山而打仗。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凡是要三思而後行。”

公孫瓚也是這樣的想法。“賢弟,你做事怎麼糊塗了?這樣做是有好處還是有壞處?”

劉備答道:“事已定下,隻有如此!劉備不能失信於人!”

“那好吧,我隻能暫借馬步軍兩千!”

劉備咳嗽一聲,又說:“賢兄,我能不能帶著趙子龍?”

“趙子龍?”公孫瓚有些疑問,“這個小將有什麼好帶的?我給你換個大將吧!”

“不不不,”劉備笑道,“趙子龍象棋下得不錯,路上可以給我解解悶。”

我們和趙雲再次相見,劉備興奮異常。“現在,我心裏沒有什麼好顧慮的啦,關羽、張飛、趙雲都在我身邊,就要和曹操大幹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