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日本人的捐贈(1 / 1)

近代以來,中國先後受到多個國家的侵略,其中對中國危害最大的是兩次日本人發動的戰爭。甲午海戰,“亞洲第一水師”北洋艦隊全軍覆滅,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八年抗戰,雖然最後跟著美蘇一起勝利了,但中國付出了二戰中最慘重的代價。所以在近代,日本帝國主義就成了中國人民最凶惡的敵人。

新中國成立後,戰爭的硝煙已慢慢散去。人們對過去的認識主要從電影電視中獲得信息。隨著“以階級鬥爭為綱”口號的結束和海峽兩岸關係的緩和,那種共產黨繼續打國民黨的影視已經不合時宜了。在新的形勢下,宣揚“兄弟鬩於牆外禦其辱”的國共合作抗日的影視作品應時而生。

這些作品都通過刻畫日軍的凶殘來凸顯國共合作的可貴,於是不管是《南京大屠殺》還是《中國遠征軍》裏都加進了國共合作的情節。影視裏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日本人屠殺中國男人強奸中國女人的鏡頭,不知道是在控訴日本人還是在折磨中國人。

大陸的中國人又開始把對國民黨的仇恨轉移到日本人身上,一說起日本人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南京大屠殺。“日本人”這三個字在中國人口中也成為一句罵人的話流行起來,逐漸取代了那句流傳久遠的國罵。

這些影片日本人不會看,他們認為那隻是一場戰爭而已。看著自己的同胞被屠殺和強奸,中國人最初義憤填膺,後來看得多了,反而覺得十分刺激。圍繞南京大屠殺拍過很多影視劇,裏麵都遮遮掩掩地播放著多個中國女人被強奸的鏡頭。觀眾意猶未盡,希望有更多更露的鏡頭,於是南京屠殺的的影視劇在期待中層出不窮,每一部都格外賣座。

但是大和民族確實是個了不起的民族,在戰爭的廢墟中他們又迅速崛起。短短三十年,日本就成為一支能以美國經濟抗衡的重要力量,GNP曾一度超過了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也許是對二戰中在中國的行為感到內疚,或者是為了改善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形象,近年來有一些日本人通過紅十字會資助中國的慈善事業,捐資助學就是其中一個主要渠道。蓮花中學是一所省內不多地處農村的省級重點中學,自然就成了捐助的重點對象。

與蓮花中學對口資助的是一個叫山口隆一的日本老兵。1938年,在徐州會戰中,山口隆一曾經因傷被川軍俘虜。在押解途中,他和另外幾個俘虜搶奪了武器,殺了押送他們五個俘虜的六個川軍士兵逃跑掉了。山口用刺刀捅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娃娃兵,被刺倒地後娃娃驚恐的眼神和哭聲在山口的腦海裏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他拔出刺刀後倉皇逃跑,沒有象其他同伴那樣再補上兩三刺刀,他潛意識裏希望這個孩子能活下去。

戰爭結束後,山口隆一非常希望知道那個孩子的下落但沒有一絲線索,他連那支部隊的番號都不知道,隻知道那個孩子是川軍,從四川來的。

五十年代以來,憑著山口與軍隊的淵源,他經營的電子產品源源不斷給駐日美軍的電子設施提供了貨源。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後,山口電子公司和日本經濟一樣蒸蒸日上,成為亞洲屈指可數的大型電子公司。

改革開放後,山口家族很快在成都開了中國唯一的一家分公司,每年的盈利全部捐給四川和重慶的中學校。那個孩子正是上中學的年齡,如果不是為了生存,父母是不會把這個年齡的孩子送去當兵的。經曆了血與火的煎熬而存活下來的老兵真心希望悲劇不要再次重演。

山口公司每年給蓮花中學3萬元捐款資助貧困學生。學校決定根據各個班主任提供的情況最後確定30個學生接受資助,每個學生每年500元。分攤到各個年級,高一高二每個年級9人,高三年級12人。

東方銘當然不會把這個機會拱手讓給別人。要知道,高一年級一共有30個班,平均每三個班才能分到一個指標。僧多粥少,必須先下手為強!校長於大鵬在班主任會議上剛宣布完這一政策,東方銘就在會議記錄本的最後一頁寫起張潔的情況說明來。會議一結束,他就把剛寫好的情況說明遞到了校長麵前。

於校長以為又是報銷差旅費的,習慣性地掏出筆來準備簽字。可當他仔細看完後,又把筆收了起來,取笑道:“東方銘,今天你怎麼這麼積極呢?當真是要錢嗦,這麼快!這件事還要經過你們年級組討論後才能確定哈。”說完順手把說明書丟給坐在他身邊分管高一年級的遊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