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揚有些沒聽明白:“什麼李大老板?”
馮曉根笑道:“您可是真讓我走眼了,傑威集團的事情您還瞞著呢?”
李明揚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回事。沒想到娛樂圈的消息傳得這麼快。早上公司才開會宣傳集團的事情,到了晚上就已經有人知道了。
“原來你說的是傑威集團的事情,隻是剛剛成組建完成的,再說也沒有什麼可吹噓的,是不是?”李明揚笑道。
“還沒什麼可吹的?您可是忒謙虛了。現在上千萬資產的公司都可以拍桌子瞪眼睛了,您現在的份量在影壇可是巨無霸呀。”
“行了馮導,您快別誇我了,再怎麼說錢也是死的,人才是活的,對不對?您趕快給我介紹介紹這二位吧,都站了半天了。”李明揚半開玩笑道。
馮曉根介紹了王中軍和王中磊,李明揚也介紹了趙大寶,隻簡單說了一句:“我朋友趙大寶,演員,擅長喜劇。”
客套幾番之後大家落坐,馮曉根拿過菜單對李明揚道:“點你愛吃的,這我們常來,你隨意。”
李明揚也沒客氣,接過菜單交給趙大寶道:“你點吧。”
人到了一定的層次,普通人的那些客氣俗套都已經不存在了,比如搶著買單。到了這個層次,誰還會差一頓飯錢?李明揚在米國長大,倒是習慣於直接和自信,當他從小娛記的記憶裏了解到了這些華夏特色的客氣時還曾嘲笑和不理解。隻是隨著在國內的時間越長,就越來越理解這些階層的差異,並學會了尊重這種差異,努力適應不同層次的圈子。
對李明揚的作法,王中軍等幾人都不以為異,大家坐到這本來就不是為了吃飯。
王中軍道:“李總年紀輕輕就創下這麼大的事業,真是年輕有為呀。”
“叫我阿揚好了,我隻是機緣巧合碰了些運氣,倒是王總兄弟兩位白手起家發展到現在在影壇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才是我學習的榜樣。有機會我要好好向兩位請教公司經營發展之道。”
“好,有時間共同研究。”
李明揚見王中軍講話不急不徐,儒雅便捷,很有大將風度,不禁暗想:果然是成功之人必有所長之處。
李明揚笑道:“我今天來得魯莽,也怪馮導沒說是您二位在,沒打擾你們談事情吧?”
馮曉根故意歎了口氣,道:“也沒什麼打擾的了。”
李明揚配合地問了一句:“怎麼講?”
馮曉根道:“你找我是為了《軍號》的事兒吧?”
“不錯。”
“《軍號》恐怕吹不響了。”
“噢?怎麼回事?”李明揚看出馮曉根有話要說,故意裝成不懂,隻是認真配合。
王氏兄弟則看著馮曉根演戲在一旁微笑。
“差錢兒,恐怕沒人敢投了。”
李明揚轉向王中軍,道:“怎麼回事?”
王中磊搶著道:“這部電影預計投資要1個億左右,和幾家公司接觸了一下,大家都覺得風險太大,不肯投入。”
李明揚一下子明白了,原來馮曉根把自己叫來是為了資金的事情。難怪從進門他就又是大老板又是巨無霸地調侃自己。
李明揚搜索了一下自己的記憶,便了解了這部電影在前世的投資情況:按照製片方友誼兄弟的預算,《軍號》的總投資為1億元人民幣,自有資金5000萬,缺口5000萬。但是由於戰爭片的票房曆史,再加上馮曉根從未執導過戰爭片,讓很多公司不願投資。沒辦法,王中軍想起了在某論壇偶然結識招行的高管,談了《軍號》的拍攝計劃和資金籌集事項。向來在創新方麵頗有建樹的招商銀行,又想在文創領域找一片新“藍海”,雙方一拍即合。
不過沒人不敢投不代表自己不敢投。李明揚可是提前就知道,《軍號》上映後國內票房達到2.6億,再加上後續的海外票房,雖然不能算大賺,但絕對是賺錢的。而且,李明揚更看重的是《軍號》的社會影響力。在影片上映期間,《軍號》因為屬於主旋律影片而登上了《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這在國內還是首次有影片能享此殊榮。前世的《軍號》更為主演張含予贏得了很多國際大獎,使他一躍成為有影響力的重要演員,從此奠定了張含予的硬漢地位。這才是李明揚最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