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生死有命(1 / 2)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九月,即位伊始的唐太宗說:“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

公元627年(貞觀元年),又說:“朕以天下為家。”

公元636年(貞觀十年),東有稽胡的擾邊,西有吐穀渾的威脅,北有突厥的侵襲,東稽胡和北突厥一起聯和以滅大唐,千年積怨,暴發戰爭。李世民和秦瓊翼國公、程咬金盧國公、尉遲恭鄂國公等眾將軍一起出戰這場考驗生死戰爭。

戰爭起,夫出征,妻擔心。

長孫皇後日夜不安眠念經禱告,夜裏她睡不著,趴在寒涼地麵祈禱夫君平安歸來,白天冒著大雨來到四恩寺念經祈福,望夫君和眾將軍凱旋歸來,念經保佑平安無事,當佛珠滑斷,佛珠一粒一粒掉落佛堂,她憂心如焚。

一場冒雨淋濕身體,加上心之鬱積染疾危惙。

死生有命,一切隨緣。若修福可延,若行善可益,我願此生的福份給予陛下安康福壽、吉祥如意,我無福無求。

長孫皇後染疾病危仍不告訴在戰場的李世民,讓他安心打勝戰,無後顧之憂。

戰爭凱旋歸來,李世民高興第一時間尋長孫皇後,來到月營宮,見之說:“為何如此傻?”

終忍不住偷偷淚流。

李世民玄中寺奉珍寶為長孫皇後祈福,可蒼天無情。

長孫皇後出生在隋仁壽元年(西元601年3月15日,逝世貞觀十年(西元636年7月28日)。

先後為皇帝誕下三子四女。貞觀十年崩。諡號文德皇後。上元元年,加諡號為文德聖皇後。李世民譽之為嘉偶良佐並築層觀望陵懷念。

①文德皇後既葬,帝即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孰視曰:臣眊昏,不能見。帝指示之,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徵曰:臣以為陛下望獻陵,若昭陵,臣固見之。帝泣,為毀觀。

尋以定五禮,當封一子縣男,徵請封孤兄子叔慈。帝愴然曰:此可以勵俗。即許之。

魏徵勸慰太宗傷心要適可而止,一個好國君、好軍人、好夫君、好父親要懂得為國為民著想,豈可終日消沉懷念憶想,麵向世界、麵向未來、麵向現實、麵向陽光。

昭陵觀毀去,卻毀不了李世民對長孫皇後的思念之情愛。

長孫皇後進昭陵元宮後,唐太宗命宮人供養如平常,並不許宮人開啟窗戶,他住進月營宮,感受著長孫皇後曾經活著的氣息。

他恨戰爭,恨東稽胡和北突厥汗國,但他也很無奈。

唐朝滅亡東稽胡和北突厥汗國後,沒有采取曆史上慣用的分離肢解措施,而是采取了“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之策,尊重和保留突厥的社會組織和風俗習慣,在東起幽州(今北京)西至靈州(今屬寧夏)一帶,設置了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妥善安置歸附突厥降戶,又在突厥原居地設置了定襄、雲中兩都督府對突厥留居民眾實施管理。這些都督府的都督均由突厥本族首領擔任,可以世襲,創立了新的羈縻府州製度。開明友善的政策很快就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月三,這天氣和風晴朗,突然天空變了臉,烏雲密布,狂風暴雨下著,我在替燕兒繡繡花鞋,聽著外麵狂風暴雨下著的雨聲、風聲,此時一片安靜的屋子感覺到異常。

當我繡繡花鞋累了,抬起雙眸看到了李世民,感覺到意外,但我沒有驚喜。

他輕輕擁我入懷,說:“愛妃,消瘦了許多,但依然清秀美麗。”

我微微笑說:“陛下嘴巴真甜!”

隨後我感覺到他眼神別樣的憔悴,他唉聲歎氣說:“長孫無垢皇後已病逝,她生前為自己選擇葬身昭陵九嵕山,山勢突兀,峰巒挺拔,溝壑縱橫,山環水繞,有涇水環繞其後,渭水縈帶其前,海拔1888米,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對峙。

她說哪裏可以長眠永遠,可與陛下細水長流,是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生生世世轉世為夫妻,我們可以合葬永遠在一起,不分開。

這一切都隻為下世的相遇,隻為有你生生世世的真愛永存。

唉,她留下年幼的李治、晉陽公主,昨天他們還啼哭要找母後,母後。

幼而偏孤,我加以府中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