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我”之人,甘於做幕後英雄,甘於做無名英雄。19世紀中葉美國的實業家菲爾德率領工作人員用海底電纜把歐美兩個大陸連接了起來,為此,他成為美國當時最受尊敬的人,被譽為“兩個世界的統一者”,可就是這樣的人,在舉行接通慶典時,卻堅持不上貴賓台,隻遠遠地站在人群中觀看。
忘“我”之人,工作上不推不讓,能贏得領導讚同;利益上不爭不搶,能贏得一片寧靜;挫折中,不卑不亢,能贏得最終成功;生活中不以“我”為中心,能贏得美好人生。
忘“我”不是丟失“我”,不是沒有自我,不是一味的“讓”,也不是無原則的後退。忘“我”是一種高風亮節,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美德。
挖掘內心蘊藏的能量
你無法用“想像”來移動一座山,也無法靠“想像”實現你的目標,但是隻要有信心,你就能移動一座山。隻要相信你能成功,你就會贏得成功。
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主持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實驗對象是三群學生與三群老鼠。
他對第一群學生說:“你們很幸運,你們將和天才小白鼠同在一起。這些小白鼠相當聰明,它們會到達迷宮的終點,並且吃許多幹酪,所以要多買一些喂它們。”
他告訴第二群學生說:“你們的小白鼠隻是普通的小白鼠,不太聰明。它們最後還是會到達迷宮的終點的,並且吃一些幹酪,但是不要對它們期望太大,它們的能力與智能都很普通。”
他告訴第三群學生說:“這些小白鼠是真正的笨蛋。如果它們能找到迷宮的終點,那真是意外。它們的表現或許很差,我想你們甚至不必買幹酪,隻要在迷宮終點畫上幹酪就行了。”
以後六個星期,學生們都在精心地從事實驗。天才小白鼠就像天才人物一樣地行事,它們在短時間內很快就到達了迷宮的終點。你期望從一群“普通小白鼠”那裏得到什麼結果呢?它們也會到達終點,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寫下任何速度記錄。至於那些愚蠢的小白鼠,那更不用說了,它們都有真正的困難,隻有一隻最後找到迷宮的終點,那可以說是一個明顯的意外。
有趣的事情是,根本沒有所謂的天才小白鼠和愚蠢小白鼠之分,它們都是同一窩小白鼠中的普通小白鼠。這些小白鼠的成績之所以不同,是參加實驗的學生態度不同而產生的直接結果。簡而言之,學生們因為聽說小白鼠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態度,而不同的態度導致不同的結果。學生們並不懂得小白鼠的語言,但是小白鼠懂得態度,因而態度就是語言。
在“運氣”這個詞的前麵應該再加上一個詞,就是“勇氣”。相信運氣可支配個人命運的人,總是在等待著什麼奇跡的出現。這種人隻要他上床稍稍躺一下,就會夢見中了大獎或者是挖到金礦般能突然致富的夢;而那些不這樣想的人,就會激發自己心靈的潛能為他自己的未來去不斷努力。所以,人生的法則就是心靈的法則,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其實都蘊藏著不可小覷的能量。
依賴運氣的人們常常滿腹牢騷,隻是一味地期待著機遇的來臨。至於獲得成功的人,他覺得唯有自己方能左右命運,因此他隻相信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的潛力。
在別人看來不可能的事,如果當事人能從潛在意識去認為“可能”,也就是相信可能做到的話,事情就會按照那個人心靈信念的強度如何,而從潛意識中激發出極大的力量來。這時,即使表麵看來不可能的事,也能夠做到了。
人類是自己思想的產物,所以我們應當有高標準,提高自信心,並且執著地相信必能成功,高標準會使你朝高處走。
成功意味著許多美好、積極的事物。成功——成就,就是生命的最終目標。
人人都希望成功,最實用的成功經驗,那就是“堅定不移的信心”。可是真正相信自己的人並不多,結果,真正做到的人也不多。
有時候,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話:“光是像阿裏巴巴那樣喊‘芝麻,開門’,就想使門真的移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說這話的人把“信心”和“想像”等同起來了。不錯,你無法用“想像”來移動一座山,也無法靠“想像”實現你的目標,但是隻要有信心,你就能移動一座山。隻要相信你能成功,你就會贏得成功。
關於信心的威力,並沒有什麼神奇或神秘可言。信心起作用的過程其實很簡單:相信“我確實能做到”的態度,產生了能力、技巧與精力這些必備條件,每當你相信“我能做到”時,自然就會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認為自己不是個成功的人,而且也認為成功對自己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說不定早已灰心喪氣了。的確,成功的人不多,所以你或許是個不幸的人。但真正的事實卻是:其實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機會,隻是想不想去獲得它而已。因為你早已經放棄想要成功,所以機會就棄你而去。
隻有決心,才能增強信心
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必須相信和堅持自己的抉擇,一旦下了決心,不留後路,竭盡全力,向前進取,那麼即使遇千萬困難,也不會退縮。
人生的成敗,全係於自己的抉擇。具有堅強意誌力的人,遇到任何艱難障礙,都能堅持自己的抉擇,想方設法克服困難,消除障礙。
有這樣一個人,他的父親是一個賭徒,母親是一個酒鬼。在這樣的環境下,他的學業一無所成,不久就離開了學校,成了街頭混混。直到20歲的時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這樣做。如果這樣下去,和自己的父母豈不是一樣嗎?成為社會垃圾,人類的渣滓,帶給眾人、留給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決心,要走一條與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個人樣來。但是做什麼呢?他長時間思索著,找份白領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經商,又沒有本錢……他想到了當演員——當演員不需要過去的清名,不需要文憑,更不需要本錢,而一旦成功,卻可以名利雙收。但是他顯然不具備演員的條件,長相就很難使人有信心,又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沒有經驗,也無“天賦”。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驅動力,使他認為這是他今生今世惟一出頭的機會,最後的成功可能。在成功之前,決不放棄!
於是,他來到好萊塢,找明星,找導演,找製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為演員的人,四處哀求:“給我一次機會吧,我要當演員,我一定能成功!”
很自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絕了。但他並不氣餒,他知道,失敗定有原因。每次被拒絕之後,他就把它當作是一次學習。一定要成功,癡心不改,又去找人……不幸得很,兩年一晃過去了,錢花光了,他便在好萊塢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這兩年來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絕。
他暗自垂淚,痛哭失聲。難道真的沒有希望了嗎,難道賭徒、酒鬼的兒子就隻能做賭徒、酒鬼嗎?當然不行,我一定要堅持下去,我要成功!他想到了換個方法試試。他想出了一個“迂回前進”的思路:先寫劇本,待劇本被導演看中後,再要求當演員。幸好現在的他,已經不是剛來時的門外漢了,兩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絕都是一次口傳心授、一次學習、一次進步。因此,他已經具備了寫電影劇本的基礎知識。
一年後,劇本寫出來了,他又拿去遍訪各位導演,“這個劇本怎麼樣,讓我當男主角吧!”人們認為他的劇本挺好,但要讓他當男主角是不可能的,他再一次被拒絕了。
他不斷對自己說:“我一定要成功,也許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一千三百多次拒絕後的一天,一個曾拒絕過他二十多次的導演對他說:
“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演好,但至少你的精神令我感動。我可以給你一次機會,但我要把你的劇本改成電視連續劇,先隻拍一集,就讓你當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說。如果效果不好,你便從此斷絕這個念頭吧!”
為了這一刻,他已經作了三年多的準備,終於可以一試身手。機會來之不易,他自然拚盡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這部電視劇創下了當時全美最高收視紀錄——他成功了!
現在,這個人是世界頂尖的電影巨星,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龍。
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必須相信和堅持自己的抉擇,一旦下了決心,不留後路,竭盡全力,向前進取,那麼即使遇千萬困難,也不會退縮。如果抱著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決心,就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把猶豫、膽怯等全部趕走。在堅定的決心下,成功之敵必無藏身之地。
一個人有了決心,方能克服種種艱難,去獲得勝利,這樣才能得到人們的敬仰。所以,有決心的人,必定是個最終的勝利者。隻有決心,才能增強信心,才能充分發揮才智,從而在事業上作出偉大的成就。
在心中點亮一盞希望的燈塔
花一些時間來考慮、評估、修正自己的目標是十分必要的。不要讓工作累壞了頭腦,也不要讓自己看不清目標。要記住,努力和調整好目標一樣重要。
古人雲:“有誌者,事竟成。”所謂誌,就是指一個人為自己確立的“遠大誌向”,確立的人生目標。人生目標,是生活的燈塔,如果失去了它,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確立人生目標,是一個能讓我們以籌備的繁忙來代替對現實的不滿和抱怨的好方法。目標對於人生,正像空氣對於生命一樣,沒有空氣,生命就不能夠存在,就有目標,等待人生的隻有失敗與徘徊。
曾有三名瓦工,在炎炎烈日下同樣辛苦地建造一堵牆。一個行人問他們:“你們在幹什麼?”
“我在砌牆。”一人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