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立業,對於二十一世紀的楊天來說,簡直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房子、車子、票子,有了“三子”才能迎來新娘子。可惜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窮小子,晃蕩了四五年隻混到一張暫住證,存款從沒超過六位數,想買房估計隻能等富婆包養了。
時過境遷,僅僅回到明末幾天,楊天已經成了標準的小財主。不但有了頗具規模的大宅院,而且家丁仆人一應俱全,另外還有兩位如花似玉的嬌妻翹首企盼呢。
搬進了大宅院,楊世仁並沒有欣喜若狂,反而隱隱有些不滿。他被告知不能離家,名義上說是保護,實際卻是軟禁。畢竟大婚時他要出席,顧、康二家能放心讓他出去嗎。好在楊老先生心態夠好,呆在家裏也能怡然自樂。這不,老先生誨人不倦,正耐心地教授家丁賭博呢。
不同於楊世仁的禁足,楊天倒是可以在護院的保護下四處溜達。是以,雖然他從沒忘記救國救民,卻不得不收下心來,先成家立業再說。
楊天是閑不住的人,他學的是機械,工作是賣卡車。回到古代,他最想鼓搗的東西是汽車。奈何雖然對汽車的原理、構造精通熟知,短時間內想製造出來不啻於天方夜譚。
大的搞不了,隻能搞小的。煙癮這玩意不是說戒就能戒掉的,有了準嶽父康員外的支持,楊天一門心思的撲到了炕煙上。
顧員外見女婿玩的新鮮,好奇異常,有事沒事也常跑去看看。雖然他自己不抽煙,但生意頗多,來往的客商中,有不少人都好這一口。當下也不甘落後,照著康家煙炕的模樣蓋了一間。
在兩位準老丈人的鼎立支持下,楊天的烤煙大計熱火朝天地展開了。
烤煙質量的優劣,取決於煙葉的質地和燒炕者經驗,二者缺一不可。河南的煙葉雖然比不上雲南、貴州,卻也都是上好的成色,無可指責。但燒炕者就無法控製不了。
燒炕工序雖然簡單,但想要做好卻極其不易。康府和顧府派去燒炕的家丁,是冬天負責燒炕的,燒火方麵可謂是經驗老道。但饒是如此,還是出了不少簍子,炕裏的溫度不是高就是低。這倒怪不了他,古代又沒個溫度計,誰知道煙炕裏的溫度是多少度呢?
楊天不得不親自上陣,但還是把握不好。要知道農村燒煙炕都是用得焦炭,而現在卻隻能用泥炭,在量的把握上,他又這麼能算的好呢。
好在有兩個煙炕折騰,一個溫度燒高點,一個燒低點。慢慢摸索下去,總會找到合適的燒炕方法的。
三天,三十六個時辰的焦急等待。在眾多煙鬼的翹首企盼下,第一炕煙終於出爐了。不出楊天所料,結果是令大家失望的。所有煙葉不是枯黃幹癟,就是漆黑一片,成焦糊狀,模樣連曬晾的煙葉都不如。別說抽了,聞起來都嗆得人受不了。
康管家不信邪,冒冒失失地撚碎一些裝進煙袋裏。這才吸了一口,就被辣得口幹舌燥,滿眼淚花,“奶奶的,這玩意比老煙葉還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