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天下 第一千二十三章 錦繡大明(2 / 2)

而且這時候,無地可種的流民也不是完全沒有養活自己的出路——出海,便是朝廷和地方上的士紳們給他們的一條不錯的路。

隨著萬曆的皇權不斷增長,他再要打破一些規矩便不再如以往般吃力了。比如海禁這一條,便在萬曆二十年時就被徹底廢除。

當他知道大海之外尚有無數可以征服的土地和人民,那兒能為大明提供數之不盡的財富後,生性貪婪的皇帝陛下便再忍耐不住了。

而江浙一帶的官僚階層雖然對此有所不滿,但在錦衣衛的威脅下,卻也隻好從命支持天子的決定。於是,本來隻有他們這些地方勢力才敢幹的走私之舉成了沿海各地每一個有野心的人的狂歡。

隻兩年工夫,便有不小五十支船隊下海,前往完全陌生的海外尋找新的財源。

雖然大明的大航海腳步比之歐洲各國稍微慢了些,但靠著強大的國力作為支撐,再加上不斷進步的槍炮輔助下,出現在周圍一帶的西方各國便都麵臨了滅頂之災。

或許這些所謂的冒險家,實際上的殖民者也是心狠手辣之輩,能靠著強大的武力將一個個小國徹底顛覆。但當他們遇到無論船隻還是兵力,又或者武器都遠勝自己的大明軍隊時,他們能做的也隻有束手待斃而已了。

隨著不斷得以從海外得到大量的金銀,朝廷中反對開海的聲音不斷減少,最終徹底消失。而朝廷也開始把更多的重心移到了海事之上。

如此一來,兩個地方就被朝中有見識之人看在了眼中。一是本來屬於大明,之後卻被佛朗吉人用極低廉的價格租去的澳門,另一個便是倭國了。

沒有過多的爭論,天子一聲令下,大明的戰船就開到了澳門港口。在黑洞洞的火炮威脅之下,霸占此地多年的葡萄牙人隻能灰溜溜地逃回海中。他們的船隊早和大明交過手,死傷無數。此時即便再不滿,也是不敢違逆大明之意的。

至於倭國,本來因為其一直都和大明關係緊密,朝中還有聲音認為不該用武力征服。但在楊震和已經成為內閣成員的楊晨兄弟二人的極力堅持下,朝廷也終於做出了出兵攻討的決定。

而攻擊倭國的出兵借口卻也頗叫人汗顏,居然拿出了前些年北京大火之事作為理由,再加上更早之前倭寇對大明東南沿海的騷擾。

對此,倭國中人自然很是不滿。奈何在強權麵前,他們說得再有道理也無濟於事,最終結果,便是大明軍隊徹底攻進了倭國本土,將本就尚處於半分裂狀態的國家給徹底顛覆了。

除了繼續保留他們所謂的天皇外,其他什麼大名、將軍通通都被宰殺殆盡。這一個島國就此徹底淪為了大明的第一個殖民地,直到幾百年後,其島上依然有大量的明軍駐紮。

有了這兩處出海的跳板,大明的船隊便能更順利地出海,去往了更加遙遠的所在,直接與西方那些海上國家做爭奪世界的戰鬥。

多少年,當大明的曆史課程裏提起這一段時光時,人們都會充滿了自豪地說出這麼一段話——

大明朝之中興,起於萬曆朝,準確來說是在萬曆十五年。

雖然這一年裏,朝野中並沒有什麼大事發生,真要論大,也就立了太子而已。

但這一點卻確立了皇帝的絕對權威,從而使得大明國中上下一心,並迅速打破成規,將大航海、商業等等原來禁絕的事情放到了重中之重……

而若要論這一切的起始點又在哪兒,那卻不得不提一個在曆史上總被人所忽視,但其實卻無比重要的人物,當時的錦衣衛指揮使,常平侯楊震!

幾百年後,自己是否被人所遺忘,楊震並不放在心裏。此時的他更看重的是與家人在一起,是看著自己的孩子不斷成長,同時也不斷收到大明國力蒸蒸日上的消息。

當看到那一份份從海上傳回來的關於大明船隊在歐洲如入無人之境,不斷把一個個小國征服變作自己殖民地的消息時,已過六旬,卻依然精神矍鑠的楊侯爺不覺一陣暢然大笑。

這一刻,他不覺想起了幾十年前,那一個初夏,自己剛來到這個時代時,那間小小的院落,和那對無權無勢,無依無靠的楊家兄弟……

誰能想到,就是這一對兄弟,徹底改變了整個大明的曆史,織成了一片錦繡大明!

(全書完)